轻轻悼念Paul Mauriat
晚上在某BBS闲逛时,突然读到一则新闻:上个世纪法国乃至世界轻音乐界最杰出的大师级人物之一,指挥家、作曲家——Paul Mauriat(保罗·莫里亚)于11月3日在法国南部小城Perpignan去世,享年81岁。随即在某中文门户网站的娱乐版面上,在众多热门、时尚和八卦新闻中,找到了报道莫里亚去世的消息,心头涌出一丝欣慰——虽然早已过了艺术黄金期、虽然离开舞台许久,莫里亚先生毕竟没有被时代所遗忘。
中国的轻音乐爱好者理应对他存有深刻的记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音乐重新向我们敞开大门之初,Paul Mauriat乐团的作品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令一代人为之倾倒。自己也曾被其通俗的格调、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以及光鲜的配器所吸引,虽然事实证明,他们这些抒情、优美的轻音乐作品,最终并没能更长久地令我为之心驰神往,却是自己爱乐旅途中不可忽视的一段路程。
爱上古典音乐(可能更确切的说法是爱上传统管弦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是在轻音乐之后,并由此渐渐疏远了轻音乐;因为对比之下,无论是声音表现还是情感表达,它确实要“轻”的多。虽然轻音乐在感官上与时代更为同步,但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某些传统元素,正如其中文命名那样,在带来轻松、轻快、轻盈的同时,也有不可避免地轻浮。只是谁都不可否认,作为传统交响乐团在形式上的精简(就人数而言)和扩展(就乐器种类而言),轻音乐乐团在上个世纪中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当代人的欢迎,足以证明其诞生与存在的价值。
在这样一个早晨,我重新从柜子里取出那些曾无比熟悉却尘封已久的Paul Mauriat老唱片,重温这位大师所营造的轻音乐世界。耳边萦绕起他们经典的《Love is blus》、《Alla Figaro》、《Back To Pyramids》、《El Blmbo》、《Windy》……,这些曾让我沉醉、激动的曲子,如今品来均是不出意外的平淡,浮于耳边却不再深入心灵。但感官上的舒畅、悦耳却一如往昔,依然能令人感受到一种神清气爽、体会到一种浅浅忧郁。这也应该是Paul Mauriat所倡导的音乐感觉——无论是哪种情绪,快乐或是哀伤,总是那么轻轻的、淡淡的,没有压迫感、没有沉重感。轻音乐的局限与优点尽在于此。
轻音乐以及轻音乐乐团已经走过了他们的黄金年代,而我们都无法预测,这些作品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是否依然能为世人所传颂;但无可置疑的是,Paul Mauriat是轻音乐黄金年代里的一个传奇,值得所有乐迷深深缅怀和悼念。哦,不,或许更合适的方法是“轻轻地”……
http://audio100.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