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摘)“香港刘三姐”奚秀兰 [复制链接]

查看: 2941|回复: 14
11#

“香港刘三姐”奚秀兰讲述豪门生活

〖发布日期:06-01-09〗〖点击数:66〗〖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日前,有“香港刘三姐”之称的“民歌皇后”奚秀兰走进了东视文艺频道《精彩老朋友》节目,与观众分享她的谜样人生。

  港版“刘三姐”一曲成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伴随着耳熟能详的动听旋律,“民歌皇后”、人称“香港刘三姐”的奚秀兰款款来到台上。《何日君再来》、《阿里山之歌》、《天涯歌女》等MV中随处都有奚秀兰的身影,她用一种既通俗又民族的唱法为中国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

  谈起当年走红经历,奚秀兰说:“我是安徽人,12岁去香港,1967年从第一期亚视电视音乐训练班毕业后,以《绿岛小夜曲》在香港业余歌手大赛上夺冠。在1984年的央视春晚上,因为和张明敏合唱了一曲《阿里山之歌》,让广大内地观众认识了我。”

  嫁入豪门只闻声不见人

  奚秀兰的婚姻对很多观众来说都是个谜,当年很多人只听说她嫁入了豪门,之后的5年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谈起那段几经坎坷的幸福婚姻,奚秀兰感慨万千:“当年和先生谢嘉亮在一起的时候阻力的确很大,由于先生家庭背景比较特殊,我又是公众人物,婚前公公就提出如果我们要结婚,希望婚后我能安心在家,不再抛头露面。尽管我很热爱自己的事业,但是我更爱我丈夫,所以婚后5年我坚持只出唱片不在外亮相,直到很多年以后还有人问我,消失的那段时间去哪里了。”

  “消失”为给自己时间积累

  自从应婆家要求在婚后减少登台演出后,奚秀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灌录唱片和拍摄MV上。她的专辑如《中国电影歌曲集》获得了香港“白金”唱片奖、《中国名曲集》获得了香港“黄金”唱片奖等。而先生谢嘉亮对爱妻的事业也一直非常支持,最近5年,更是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她的音乐资料整理上。尽管从台前转到“幕后”,但对歌唱事业奚秀兰一如既往地痴迷:“我是一个歌手,唱歌是我所有的梦想、希望、快乐和忧伤。无论以前、现在和将来,唱歌都是我的生命。”

  老公带明星班底来庆生

  尽管与丈夫结合的时候历经坎坷,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但回首往事,奚秀兰依然坚定地表示,“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提起谢嘉亮对奚秀兰的好,朋友圈里人人都很羡慕。记得刚刚结婚的时候,好友邓丽君就曾对奚秀兰说:“真不明白,你怎么就那么幸运。”在从舞台上“消失”的5年里,丈夫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着奚秀兰,“我的很多歌唱资料都是老公帮忙整理的,每次外界有对我的报道,他都比我还紧张。”最让奚秀兰感动的是一次生日,“老公每年生日都会给我一份惊喜,记得有一年生日时我在威海演出,他前一天晚上还在电话里给我唱生日歌,第二天就带了一帮艺人朋友悄悄来到威海给我庆生,还包下一家餐厅让朋友们扮成招待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意外,就像做梦一样。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138164674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1383143385.jpg[/upload]
TOP
12#

“香港刘三姐”奚秀兰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2223644694.jpg[/upload]
TOP
13#

奚秀兰演唱会特刊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224448121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225834751.jpg[/upload]
TOP
14#

(转摘)“香港刘三姐”奚秀兰



“香港刘三姐”奚秀兰


AT 2006/04/20 06:17

“我是一个歌手,这就是我想做的和永远希望做的。唱歌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我的快乐与忧伤;唱歌是我的强项,也是我的弱项;我的力量,我的真理和幻想;无论以前、现在和将来,唱歌也是我的命运。作为一个歌手,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与自豪。”这是奚秀蘭为自己写的一段文字。

  这位昔日的明星,曾经当过主持人,作过歌星,自从嫁入豪门后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转到幕后,用自己甜美的歌声陪伴喜爱她的人。现在她和自己爱人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这种羡慕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并用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影响着身边的人。当她多年之后再次来到北京,带着自己的歌声和童话故事一般的人生。

  20多年前一首《阿里山的姑娘》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一张美丽的面孔,那就是有“香港刘三姐”之称的奚秀兰。高鼻丰唇,柳眉大眼,甜美歌喉,高挑身材,她注定就是要走上舞台,给大家带去歌声,和大家分享快乐。面前的她一身简洁利素的装束,和善的笑容,没有人能猜出她的年龄。这种状态不仅仅是简单的保养就能做到的,她笑着说,“我现在很快乐,也很满足。”这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现在的生活是奚秀兰经过岁月和人生洗礼之后才拥有的,也是她最希望得到的。


童年趣事
奚秀兰祖籍安徽,12岁才随家人定居香港。在这之前的日子,她都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父母在她出生不久后就准备去香港谋生路,因为怕老人寂寞,父母在离开之前就决定让爷爷奶奶非常喜欢,便决定把她留在身边。

  从小和父母分开的奚秀兰非常懂事。上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她从来都是一个人去学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开学的时候,曾经有人带她去过一次学校,以后那段路就只有她一个人走。但每次去上学的路她走的都不一样,因为她没有方向感,每次她都要反复来回好几次,才能顺利地到达学校,尽管她每次都提前出门,但等她找到去学校的路,上课铃声总是已经响过了,所以她记得那个时候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报告,迟到!”

  有一次,奚秀兰早早地起床,窗外下着鹅毛大雪,她连忙穿好衣服就往学校去,看着路上的景色银妆素裹,她兴奋地一路蹦蹦跳跳。当她来到学校的时候,她忍不住高兴地大叫起来。因为操场上白皑皑的积雪证明学校还没有人来。奚秀兰想,我终于成了第一个到学校的人了。她在操场上肆无忌惮地踩着自己的脚印,就在她沉浸在自己的兴奋当中时,有一个声音打断了她。“那是谁呀?”奚秀兰远远望去便知道是看门的老大爷,她刚准备上前去问好并等待一句“来的这么早呀 ”的赞美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你今天来干什么呀?今天不上课!”刚才的激动随着这句话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就只有惊讶和丧气。她心不在焉地应了老大爷一句,怏怏地回家了。说到这里,奚秀兰已经笑了好几次,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步入星途
12岁的时候,奚秀兰来到香港和父母团聚了。安徽是民歌、花鼓灯和黄梅调的故乡,因为从小受到这样清纯朴实,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的熏陶,在她幼小心灵的深处悄悄地埋下了一颗种子,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歌手。来到香港4年之后,她考上了第一届香港丽的电视台的艺员训练班,一年以后,她又以一首《绿岛小夜曲》获得了全港业余歌唱比赛国语组冠军。她影视歌星的艺术生涯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最早让奚秀兰一展才华的是在《欢乐今宵》这个综艺节目中的演出,在节目中从青春少女、女警员到老奶奶,她都扮演过,有的时候一个晚上她甚至要从古装到近代到时装换上7种服装。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奚秀兰心里却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应该平步青云。其实在《欢乐今宵》中的演出,奚秀兰并不是得心应手。因为12岁才到香港,所以粤语对于她来说是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因为粤语发音不准,奚秀兰在节目中没少闹笑话,也就是这些笑话让《欢乐今宵》这个节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她经常把台词里的“和气生财(音)”,把“成家立室(音)”说成“成家垃圾(音)”,弄的大家都捧腹大笑。刚开始的时候,一起工作的同事还经常纠正她的读音,教她正确的读音,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对她的粤语再没有挑一点儿错。这让奚秀兰挺得意,她觉得那是因为自己的粤语说好了,其实后来才知道,是导演不让他们再纠正奚秀兰的不标准粤语,有意听而不闻让她读错。读音的不标准,在节目中形成了另一种喜剧效果。节目好看了,但导演的做法却让奚秀兰很久以后都还为不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粤语发愁。

  《欢乐今宵》之后,20出头的奚秀兰就到丽的电视台担任“群英会”、“丽视满香江”、“秀兰歌声处处闻”等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对于这段经历,她笑着说:“我们那个时候的主持人和现在的可不一样。在节目中我一个人经常是又唱又跳,还要演角色。”节目从开始的半个小时,扩展到一个小时,最后发展到一个半小时,这是对奚秀兰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她的一种锻炼。这样不仅给了她充分发挥的机会和舞台,也成为她日后人生中的一种经历。

小调歌后
虽然一直以来,奚秀兰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在各大歌唱比赛上,屡屡获奖,以甜美的歌声征服了歌迷,被人们称为“小调歌后”、“香港刘兰姐”。在她近40年的歌唱生涯中,她曾获得了6张白金唱片,2张金唱片。但是她的歌唱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从她踏上了歌手的生涯,开始在夜总会驻唱。她曾经一天唱10场,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觉得牙齿麻木。一次奚秀兰因为发高烧,起不了床,就和夜总会的老板请假。可是无情的老板却说:“我宁愿你不回来,叫我怎么向观众交代?你就是站也要回来站一下!”就在这样的艰辛下,奚秀兰依旧坚强地挺了过来。

  然而让全国电视观众认识她则是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阿里山的姑娘》让这个高个子漂亮女子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1985年,她依然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了甜美的歌声。参加完春节联欢晚会后,奚秀兰回到香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出版了独自监制的唱片及录音带《大地回春》,这张唱片获得了可以在中国内地各省市销售的正式批文,这让奚秀兰激动不已。回忆起那段监制唱片的过程,她说,这是她觉得最刺激的事情,不仅是她第一次监制唱片,并于20天这内完成了整张唱片的制作。那段时间,奚秀兰以录音棚为家,自己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疯狂地运转着。

  而她在歌唱方面的成绩,除了自己嗓音方面的好条件之外,她说最要感谢的就是恩师许佩。作为许佩老师的爱徒,奚秀兰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奚秀兰说,虽然许佩老师并不是演唱歌星,但是她是一个非常棒的声乐教授,她有很多学生,我就是其中之一。许老师教学生就像母亲教子女一样认真、耐心,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嫁入豪门
就在奚秀兰的演艺、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突然淡出屏幕,隐退幕后,坚持只灌唱片,不抛头露面参加各种节目和活动。这一切都源于她对丈夫的爱和对婆家的一句承诺。

  奚秀兰通过哥哥的介绍结识了富家公子谢嘉亮,二人很快坠入爱河。谢嘉亮是港澳地区广为人知的“谢利源”金铺的第4代。谢嘉亮作为家里的嫡孙,被寄予厚望,年少时被送去英国求学。回到香港以后,便在父亲的集团里管理4家成衣制造厂。当时他和奚秀兰交往,家里并没有提出反对,但是当他认真地提出要和奚秀兰结婚的时候,家里却表示激烈的反对。父亲曾冷冷地问谢嘉亮:“你认识几个歌星?”谢嘉亮回答说:“只有一个,就是奚秀兰。”父亲扯高嗓音说:“我就比你认识的多。这种感情千万不要当真。”而谢嘉亮坚定地说:“我俩是认真的!”

  1979年,在没有得到谢家父母祝福的情况下,奚秀兰和谢嘉亮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讲到这里,奚秀兰停顿了一会儿,坐在她的身边能感觉她的呼吸有些沉重。她拿起一杯水,抿了一下,接着说了下去。谢嘉亮的父亲认定他们的婚姻不会长久,同时也担心儿子娶了奚秀兰以后会影响家庭的事业,一方面,向奚秀兰“约法三章”,要求她嫁入谢家以后就不能再上舞台。因为再如此抛头露面,会被人说“谢家养不活媳妇”;另一方面又觉得儿子不从父命是大逆不道,让谢嘉亮离开自己的集团。当时,谢嘉亮仅有7000元的存款,他和新婚的奚秀兰在外面租房子住,虽然经济上有些拮据,但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喜悦远远超出所有的困难。

  虽然谢嘉亮和父亲关系破裂,但是奚秀兰依然遵守着自己的承诺,结婚后的5年,她都只是以自己的歌声回报所有喜爱他的人。5年中,她录制了很多唱片,但所有的人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丈夫谢嘉亮的事业因为要从头开始,所以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好在有一位曾经合作过的长辈支持,给以机会,谢嘉亮的事业才有所起色。

  为了这份感情,奚秀兰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严格地遵守着自己的承诺,全力支持着自己的丈夫。现在奚秀兰出现的时候,她的爱人谢喜亮总是会在身边陪伴。她说自己喜欢给丈夫做饭,而她最拿手的就是煲汤。对此,谢嘉亮也赞赏有加,虽然仅仅是一碗汤,但对于这个富家子弟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

  岁月流逝,时间总是能冲淡人们心中的不快。虽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奚秀兰并没有记恨别人,她和丈夫谢嘉亮原谅了曾经的行为,并在父亲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


后记:
从一张张奚秀兰和谢嘉亮的合影中,就能看出他们的幸福和甜蜜,两个人用行动证明了一切。在吃饭的时候,会听到奚秀兰一遍又一遍地和服务生强调菜里有哪些作料不能放,因为健康的原因谢嘉亮有哪些忌口的食物,都是奚秀兰倒背如流的。

  谈到如同奚秀兰生命一般的歌唱事业,她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多。从她一走进化妆间就开始给在场的人送她的答名专辑,对于要求和她合影留念的从没有拒绝过。她的歌声像兰花一样清秀,像兰花一样幽香,她喜欢演唱中国的民歌,她觉得中国的民歌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她追求的是传统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现代节奏感的结合,她又要保留传统民歌的韵味,又要跳出传统民歌的框框。她曾经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不唱中国的民歌,谁来唱?”

  和他们夫妻俩在一起,你会感到安静和幸福,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幸福感染着你。


原 作 者: 中国电视报
关 键 词: 奚秀兰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1381646742.jpg[/upload]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15#

不久前的照片。

在上海银涛高尔夫俱乐部打高尔夫球,歌唱家奚秀兰女士与《高尔夫人》画报社社长李雪儿小姐合影。

她还是那么美……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2261799378.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