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摘)奚秀兰讲述“我和春晚的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 5900|回复: 44
31#

溪秀兰 在 2006-10-28 20:16:41 发表的内容
(转摘)奚秀兰讲述“我和春晚的故事”


(转摘)奚秀兰讲述“我和春晚的故事”


AT 2006/03/28 06:58


朱军:亲爱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艺术人生》的演播现场,前来参加我们的主题策划节目《我和春晚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继续地去搜寻在我们记忆当中关于春晚难忘的事难忘的人和那些经典的作品。那说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想所有看过1984年春晚的人对那台晚会记忆都会非常地深刻,因为那台晚会开创了一个先河,就是首次邀请了香港的演艺嘉宾前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香港回归之前堪称是一个创举,并且在拉台晚会当中我们听到了我们以前在内地很难听到的歌曲,认识了那些我们以前听说都没听说过的人,看到了一身身我们那时候连想像可能都想像不出来的漂亮的服装,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一天一天地走向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一天一天的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起来。那么今天呢,我们就为大家请到了大家记忆深处的这样几位嘉宾,首先上场的是谁呢,还是让我们通过大屏幕一起回顾一下她在84年春晚上的精彩表现。
  朱军:谁呀?
  观众:奚秀兰。
  朱军:谁?
  观众:奚秀兰。
  朱军:来,让我们一起喊她出来好吗?
  观众:好。
  朱军:来,让我们一起喊。
  观众:奚秀兰。
  朱军:有请。
  00:04:17:00
  奚秀兰:大家好!朱军你好,你好。
  朱军:你好,请坐,请坐请坐。
  奚秀兰:好。
  朱军:一首这个《阿里山的姑娘》让那么多的观众都认识了你,直到今天为止呢,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依然会想到这是奚秀兰在84年春晚当中演唱的歌曲。其实那个时候很多内地的朋友都觉得你是台湾人。
  奚秀兰:就是唱这首歌。
  朱军:就是因为唱这首歌嘛是吧。你告诉大家你到底是什么地方人?
  奚秀兰:其实我是中国人,我是在安徽长大的,然后呢62年到香港,在那里成长的,应该说大家都当我是香港人了。
  朱军:是出生在安徽,然后在。
  奚秀兰:12岁到香港。
  朱军:12岁到的香港。
  奚秀兰:所以你现在知道我多大了?
  朱军:我不好问哪这事。
  奚秀兰:不用问了,回去慢慢算吧。
  朱军:回去慢慢算。
  奚秀兰:算中没有奖。
  朱军:64年去的香港。
  奚秀兰:62年。
  朱军:62年去的香港,12岁,55周岁。
  奚秀兰:哪有那么大。(笑)
  朱军:55周岁吧。
  奚秀兰:对。
  朱军:差不多吧。
  奚秀兰:对。
  朱军:今年我42岁,我是64年出生的嘛。
  奚秀兰:答中了。
  朱军: 84年呢,其实作为这个香港的演艺嘉宾你是第一批来到了内地,参加了春节晚会。
  奚秀兰:是的。
  朱军:所以那个时候的观众觉得特别特别的新鲜,包括你身上穿的服装,虽然民族特色很浓郁,但是那个色彩非常的鲜亮,是这样吗?而且我知道在84年那台春节晚会当中,因为你的到来还开创了中国文艺舞台上的另外一个先河,今天说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创举,那就是歌伴舞。
  奚秀兰:载歌载舞。
  朱军:叫载歌载舞。我们这儿叫歌伴舞,主要是舞蹈重要。
  奚秀兰:你要知道为什么吗?
  朱军:为什么?
  奚秀兰:其实我第一份工,在67年17岁打入了娱乐圈的时候就是电视主持节目《欢乐今宵》,那个时候是黑白的电视台,黑白电视的。
  朱军:黑白电视机,这跟电视台没太大关系。(笑)
  奚秀兰:黑白电视。所以呢,其实在电视里面主持节目,我们都是每一首歌配的不同的演出的,那如果是《阿里山的姑娘》,因为那时高山族的时候,阿美族的时候当地的台湾人他们都喜欢一边唱一边跳的,所以那个就是有歌舞一起来的,所以我特别选了一首歌来载歌载舞的,其实他们的舞蹈就不是叫伴舞,就是又歌又舞,是一个民族来的。  
朱军:翻过来叫舞伴歌。
  奚秀兰:这样说也可以吧。
  朱军:这样说她就高兴,您看这事。
  奚秀兰:不是,不是。
  朱军:那当时就是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奚秀兰:其实我们做艺人,我以前都是综合性节目,一天星期一做到星期五的,每天都是一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的,每天都是不同的剧本,我们不管是,在我个人来说呢,不管你唱民歌、流行歌,每首歌都有它的不同的时代、民俗的那个歌曲的感觉,那我们比如说我要唱黄梅调子了,我要穿一些适合唱黄梅调的那种服装来表达,然后让人家看了更亲切,更有这种感觉嘛。如果你唱了《阿里山的姑娘》,那阿里山都是很多可爱的女孩子,她们都是载歌载舞的,那我们就跟她一起唱一起跳的,是这样的配法。
  朱军:对,它更加符合这个民族的这种特点。
  奚秀兰:是。
  朱军:有了这样一个形式,跟她们一起排练了多长时间?
  奚秀兰:很精彩。因为我是1979年那我要代表香港的电视台拍一个特别的专辑叫做《港省一家亲》,当那个时候,我们拍了那个节目的时候呢,然后给我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在五十年代在内地的时候,大家都穿得花花绿绿的,然后我79天回到中国的时候,为什么街上只看到两个颜色呢?你猜是什么颜色?
  朱军:灰的和蓝的嘛。
  奚秀兰:没有。
  朱军:那你今天穿这个颜色了。
  奚秀兰:不是,是绿的跟蓝的。只看到两个颜色。
  朱军:草绿的。
  奚秀兰:所以说我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能够为广大的观众,把我在海外在香港演出的那个经历能够向广大的观众为他们演出,所以我特别在春节晚会的时候,我就把我自己观众最喜欢听的歌,不管是民歌、流行歌,祖国的所有歌曲《我的祖国》那用不同的服装,不同的感情唱给大家听。
  朱军:我想今天我们还来了几位特殊的观众,她们现在就在我们的后台,让我们请她们上来好不好。
  奚秀兰:真的。
  朱军:来,我们有请。
  (掌声)
  朱军:来,有请,有请几位。
  奚秀兰:舞蹈老师吗,你好,二十几年不见,我真的很惊讶,各位。
  朱军:你们认识吗?
  奚秀兰:你还是没变。还是那么体型啊,还是那么健美。
  陈瑞军:不行了。
  奚秀兰:这几位是,这几位阿里山的美丽的姑娘是吗?不是,不是,那个时候你们,我有话筒,可以,那个时候啊,东南亚也好全世界看到你们的演出,在中国火车站、酒店每天都重复,然后他们说中国的女孩子太美了,美得都像林青霞那么美丽。真的。他们每次都跟我。那我说那你们都要回到祖国,回去国家来看看欣赏嘛。
  朱军:那我得问问,我问几位,谁、谁、谁,这几位都是大家看到了吗?后面那四个伴舞。
  陈瑞军:我不是。
  朱军:您不是,对。
  奚秀兰:是老师。
  陈瑞军:对对。
  朱军:她们三位是,还少一个。
  演员:少一个。
  朱军:那个到哪去了。
  演员:去日本了。
  朱军:已经去国外了。
  陈瑞军:去国外了,对,还有一个去国外。
  朱军:她们当时就是这个给《阿里山的姑娘》伴舞的几位舞蹈演员,我刚才问这个奚秀兰没问出来,当时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这个伴舞?
  演员:问我们导演。
  朱军:导演。
  陈瑞军:这是这样的。
  朱军:在这之前好像真是在咱们国内舞台上。
  陈瑞军:没有。
  朱军:没有歌伴舞这种形式。
  奚秀兰:她很大压力,很大压力。
  陈瑞军:完了以后很多人都对我提出批评。
  朱军:不是,别完了以后,就是在这之前他是怎么有的这个创意?
  陈瑞军:这个创意是这样,是由奚秀兰那个。
  奚秀兰:我特别选的,要求的。
  朱军:那我得问你们几位,当时这个《阿里山的姑娘》是一个舞蹈,其实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舞蹈演员来讲的话,他对自己的这份事业一定是非常珍爱的,而且下了那么大功夫,受了那么多的累排练这样一个舞蹈,突然就去给别人伴舞去了,你们当时心里上平衡吗?原来就是舞蹈,请欣赏舞蹈《阿里山的姑娘》,现在是请欣赏奚秀兰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你们什么事都没有,就跟着后面就跳了,这事心理上。  
奚秀兰:不是,有这种的心态跟眼光去来,因为一个综合性的节目,一首歌要有歌有舞才能够有最好的共鸣嘛。
  陈瑞军:因为也是一种新的形式出现。
  朱军:有有。
  陈瑞军:但是只是说什么呢,舞蹈编得要比较完整一些,好看一些,是吧,就不要那么随随便便在后边那么走来走去的,那样就不大好。因为我觉得这个呢,我们本来就是一个舞蹈,那个奚秀兰同志本来就是唱的这个歌,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所以后来影响其实是很大,这个影响连我们也想不到。她在海外就是比较那个,后来我们团里只要演出,我们其实不是演出那个就是伴舞的形式,我们只要一报舞蹈《阿里山的姑娘》,底下的观众就哗哗那个掌声,就这样的。
  朱军:一下子就会联想到这个,这个春晚的这个节目当中。
  陈瑞军:对对。
  奚秀兰:这是突破,歌舞的突破。
  陈瑞军:老伴就不舒服了。
  朱军:老伴就不舒服了,偶尔伴一次就可以。
  演员:还可以,对,你需要伴。
  朱军:对。
  奚秀兰:舞蹈啊它是有特别的舞蹈演出,但是如果有首歌很适合舞蹈一起演出的呢,那是更加美好的,更加圆美的。
  朱军:那没错。其实我今天在想我们二十二年都过去了,今天的舞台虽然没有春晚的舞台大,但是我想再度地在这样一个小舞台上,把当年那个大舞台上的这样一种形式组合起来,可能带给我们心灵上那种冲击会更加地强烈,大家想不想看二十二年以后的。(掌声)
  演员:都那么老了还跳。
  朱军:就是二十二年以后的老阿里山姑娘。想不想看,想看吧?
  观众:想。
  朱军:想看,那好今天都是全的,你看主持人在,编导也在,歌者在、舞者在,这就全了,来,我们现场再还原一下二十二年前的《阿里山的姑娘》好不好。
  演员:好。
  陈瑞军:来一段吧。(掌声)
  (唱歌)
  奚秀兰:刚才是练的啊。
  朱军:来来来,到前面来,想知道我刚才站在台下看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吗?
  奚秀兰:刚才拍了?
  朱军:对,这事归我管了。真的想知道。
  奚秀兰:刚才我不是说要练一下嘛。
  朱军:没有练,我们就拍的就是你们练的这个,完了以后你们练好以后就不真实了。这就是《艺术人生》的特点,要的就是第一真实的效果,你知道我刚才站到底下看的时候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吗?心里。我觉得挺感动的。看到你那么认真地在唱,看到我们几位舞蹈演员在后面那么认真地在跳,二十多年过去了,动作虽然多多少少显得有一些生疏,但是大家看她们跳的时候一招一式依然还是非常到位,可见二十二年前为了这个节目她们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那我想问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节目,那台春晚对于你们几位来讲的话,最难忘的是什么?谁回答我?
  演员:你说吧。
  演员:最难忘的应该是春节晚会的那种欢快的场面,然后奚小姐是台湾的,是香港的,香港的。对,当时我们跟她合作的时候觉得很高兴很开心,但确实开始有一种就是觉得大团的舞蹈演员去给她伴舞,觉得有一点点那个。
  奚秀兰:很委屈。
  演员:但是后来春节晚会一播以后,我们再一看的时候又觉得非常地开心非常高兴。
  奚秀兰:很新鲜。
  演员:然后若干年以后再看到的时候觉得这个舞伴得挺值得的,真的。
  奚秀兰:谢谢,你们都受委屈了。很难得。
  朱军:你觉得呢?
  演员:我觉得也挺高兴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
  朱军:自己生命当中一个能讲得出来的故事。
  演员:对。尤其是跟奚小姐这样的演员合作非常高兴。
  朱军:好好好,你呢?
  演员:就能把自己那个从事舞蹈,就是能够在春晚这个晚会上能够留下这个影,我们现在每次放的时候我们只要看到,或者亲戚朋友看到的时候都会说起这个事,我们自己也都觉得特别高兴,是这样。  
  陈瑞军:从第一次我就觉得跟奚小姐合作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香港的演员后来又,我参加了好几次春节晚会,所有的香港演员来的时候都特别认真,就是对这个跟大家舞蹈演员的合作什么的都特别认真,每次不是说一次就完了,一次完了以后还要来一次,而且跟演员关系都很好。
  朱军:他很职业。
  陈瑞军:对,很职业就是。所以我就觉得跟这样的歌手,歌唱我觉得很好。我也很高兴,我这是第一次应该说是。
  朱军:我觉得你们这个服装搭配得还挺协调的你看。
  陈瑞军:对。
  朱军:当时这个服装是现做的。
  陈瑞军:不是,不是我们原来有个舞蹈嘛,这个就是我们舞蹈的服装。
  朱军:明白了,都是《阿里山的姑娘》。
  陈瑞军:都是《阿里山的姑娘》。
  朱军:对,无论是歌还是舞都是《阿里山的姑娘》。
  陈瑞军:对。
  朱军:所以说它是这个,等于说这个高山族的这种民族服饰,所以说它往一块一贴就行了。
  陈瑞军:一贴就行了,而且奚小姐的那个服装你们看了没有,也是相近。
  朱军:对,它就是一个民族的这样一个。
  奚秀兰:我是现代感的一个改良的那种现代感的一个服装。
  陈瑞军:高山民族的,山地民族的。
  朱军:好的,我们明白了,这前前后后虽然话不多,但是让我们搞懂了那个时候的这样一个歌伴舞的形式,就是在那样一种状态产生的,那么在这儿我想我们应该再一次地把掌声送给她们,尤其是送给那些一直在幕后,隐在歌手背后的这些为春晚增光添彩的舞蹈演员,谢谢。
  朱军:谢谢,谢谢老师。有请各位。谢谢。
  朱军:您在参加春晚之前在香港做什么?
  奚秀兰:做一个家庭主妇。
  朱军:您不是主持人吗?
  奚秀兰:对呀,我是1967年参加电视节目,主持,到79年我就结婚了。
  朱军:结婚以后就回家相夫教子去了。
  奚秀兰:归家来了,对,做家庭主妇了。
  朱军:做这个全职太太了,那到上春晚之前做了几年的全职太太?
  奚秀兰:五年。
  朱军:五年全职太太。
  奚秀兰:对,而且我跟我先生两个,因为我先生是做制衣厂的,所以我要从头学起,怎么样去管理工厂,对外的出口贸易,所以整个人都人生改变了很大,那只是在不可以打入舞台,不可以上电视,只是灌唱片,观众就可以听到我的歌声。
  朱军:就是在舞台上已经不露面了,长达五年时间。
  奚秀兰:对,差不多五年。
  朱军: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找你来参加春节晚会,你已经五年都不上台了呀。
  奚秀兰:我相信是香港的新华社,那个时候他们看到我的专辑,就是说批那个《港省一家亲》的,可能他们印象很深,因为我第一个拍这个专辑新闻,对世界各地宣告我们中国开放了,所以大家都很兴奋,然后他们就在81年开始邀请我,有没有时间回到国内演出,因为那个时候我做工厂,那工人放假我才有假放。所以呢,一直等,他们说好,你几时有空几时是吧。然后在83年的时候呢,我先生没有做制衣厂的时候,他在做金融贸易的时候,就是做金融投资的时候,他说你还是不要做制衣厂了,很浪费你,你还是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了,那时候83年我又再自由了,那我就跟新华社说我现在有空了,可以回到中国演出,他说好。因为他们邀请我的时候那个就是在春节晚会的。
  朱军:就这么一个契机您就来了。
  奚秀兰:对。因为我那个时候在79年的时候我对中国那种感觉,我说好有机会一定来,我就有个承诺,所以我一有空,我就打电话说我现在有空了,所以我在83年停职后84年第一个参加春节晚会的时候,我就是用一个诚意跟我的真心,希望回报给自己的同胞,为他们唱歌。
  朱军:我还有一个疑问,其实在香港可能更多的是唱这个通俗歌曲或者叫流行歌曲,是吧,唱民歌的很少。  
  奚秀兰:对。
  朱军:那个时候你怎么就在香港唱起民歌来了,在香港有市场吗,唱民歌。
  奚秀兰:市场是有的。
  朱军:有。
  奚秀兰:听众也有一部分。因为其实六十年代大家都是听国语的歌曲,还没有流行粤语的,都是听国内的老歌曲,电影歌曲。所以那个时候当然听民歌很少。因为香港也收不到什么电台了,录音了全部都没有的,那我那个时候因为观众都喜欢,他觉得我的歌声很适合唱中国的民谣,其实我小的时候,十一岁很小在安徽也没有什么歌听,只听过京剧了、黄梅调。到香港呢,我要练英文,广东话都不会讲,所以那几年拼命在追功课,所以很少,那当我真的打入这个舞台,凭着一首《绿岛小音》拿到冠军之后,歌唱比赛的时候,那我就重新就要什么都要会唱。那我重新再去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那所以我唱的民歌小调都不是有点像原味的那种,可能是有一种改良了。
  朱军:是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这样以后。
  奚秀兰:对。不敢说创造了,我就是很单纯地唱出那种感觉。
  朱军:那当时到春晚来了以后,你觉得当时北京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奚秀兰:北京啊,我在未来之前我说我的祖国,中国,那么多人才,那么伟大,一定很厉害,所以我就选很好的歌曲,都是大曲。谁知道来到之后很多现实,他们说可不可以不换衣服,可不可以别说话行不行,唱歌不用说话,可不可以不用伴舞,还有动作可不可以。我说原来真的那么保守,他说每一样都要审批的,我说糟糕。跟我印象完全不同,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艺人,既然我是嘉宾,我希望能够大家配合,也是很尊敬,那时候我就一直在争取  
  朱军:但是今天呢,今天再回到北京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奚秀兰:现在,是我们中国的世界,看到中国的电视台,所有的节目都是百花齐放,很多的节目都非常地精彩,还有很有教育性。我觉得电视,一个传媒,是到我们家里,亲眼看亲眼见,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电视的节目是要很认真,是对社会要付很大的责任。
  朱军:谁问你电视了。我是问你对北京的印象是什么?今天?
  奚秀兰:北京的印象当然不同了,堵车,来这里就堵塞两个小时,你看多繁华,北京的印象就是堵车,塞车,广东话塞车嘛。  
  朱军:塞车,说明这个人们日子过好了开车的人多了。
  奚秀兰:对,根本不同,以前我看到说自行车,多少几百几千人都是开着车,现在也是开车,就是整条路都是车。现在的北京跟以往不同了,真的开放。
  (掌声)
  朱军:你一共参加过几届春节晚会。
  奚秀兰:很多了,84年、85年,还有很多后面我都忘记,应该有两届三届都有吧。
  朱军:咱们就说84年和85年,你觉得这两届有什么变化?
  奚秀兰:到85年的时候我记得是在工人体育馆的吧,万人的那个,很兴奋,更多的海外的同胞所有的人都要争取回来的时候,然后我就很兴奋,很,感觉很,真的好像呼唤了整个世界都要回来看看我们中国人。
  朱军:你觉得那里头也有你的一份力量。
  奚秀兰:我那个时候都不知道,后来才知道,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艺人,有这个面对的挑战跟坚持,还有一个对自己的同胞,我觉得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朱军:那么怎么说呢,就是来到春晚以后,其实每个人上了春节晚会之后可能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或多或少的变化,你什么时候意识到在春晚上了春节晚会之后,有那么多的内地观众认识了你,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之下你意识到。在这之前想过吗?
  奚秀兰:我第一个晚上做完之后,黄导演跟所有的幕后的人兴奋得要命,他只说了一句,观众的热情跟那种就像雪花飘一样,把那个信、电话都打到打不通了,我就为这件事就感到很兴奋,我们坚持到底,都开放了,因为本来彩排的时候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是穿黑黑的,很这样子的。然后导演就说,忽然间说通过的时候,大家都去借衣服拿衣服都换得很漂亮了,那个时候我觉得心里说啊,因为你知道我们做演出的彩排都是要做演出的衣服,那忽然间都改了那时候我就为他们高兴,因为我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然后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真正要做我的事做了。  
  朱军:你参加完84年这届春晚之后,回到了香港,在香港你觉得你的人生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奚秀兰:可以说舞台给我另外一个春天,我以为结了婚之后我就要做一个归家良母,不知道普通话是不是这样说,做一个贤妻良母的这种的一个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谁知道我愿意付出回到自己祖国演出了之后,原来有更多的观众,更多的亲人,希望我再一次能够在舞台接着演出去。然后给我很大的挑战就是说,因为我做艺人,做了十几年,真的很累,又有职业病。那如果人生另外的一个阶段就是说做太太了,在家里煮饭了,跟先生学做生意,  
  奚秀兰:怎么说呢,以前我是做的每天工作,香港做艺人是很辛苦的,特别是我除了做节目还要每天演出,就是登台演出、歌唱,我最破记录是一天唱十场六十首歌,所以变了职业病,我很怕,所以结婚之后我很怕再去演出,但是经过春节晚会之后,我看到广大的观众给我的鼓励,他们的热情,那种的欣赏,使我觉得做艺人是值得骄傲的,应该更加珍惜。因为观众跟我说,就算外国总统来了我们都不会那么热情那么亲切,但是你来了我们大家就像刚刚见到亲人一样,他们给我的回应使我不敢相信,因为我不敢相信这里是那么热情那么激动,所以我觉得做艺人给观众那么多欢乐,让我要觉得把更好的歌唱给大家听。这是我最想感谢春节晚会,我没有白来。我觉得是我一生的荣耀,一生的荣耀,感谢。
  (掌声)  
  朱军:其实啊。
  奚秀兰:荣幸,不是荣耀。
  朱军:你荣耀也对,荣耀也对。
  奚秀兰:应该是我的荣幸。
  奚秀兰:是歌都是好听的,都把好的意念唱给大家听,所以在这个春节晚会之后,我就唱遍世界各地,到每个老人院、学校、没有人去的地方,我都跟大家分享我人生最大的得到是什么。我释放,没有钱的地方我也去唱。总而言之在海外他们邀请我我都去,为中国的华侨,为他们去演出。这是我春节给我改变的人生最大的改变,我不再执着,我是一个艺人,我怎么有名有利,我怎么去把握。我虽然是好像,很多我身边说你太傻了,你失去机会了,我说人的财富就像细水长流,能够雪中送炭的时候不容易做出来,锦上添花的时候很容易决定,我觉得做人最要紧能够不要执着,永远地积极地努力,为广大的听众,我要尊敬我的职业为大家歌唱。虽然我也不是做得怎么好,我也不会表达,但是我用我的真心成立跟观众好像面对面这么近,跟你们一起分享。
  (掌声)
  因为我们这期节目播出的时候离除夕就已经很近很近,能在这儿用这个老家的方式,老家的风俗给大家拜个年。
  奚秀兰:亲爱的广大的观众,老乡,安徽老乡,我的老家,新年快乐,生活愉快,祝你们万事如意,普世欢腾。
  (掌声)
  朱军:完了?完了?这什么呀这是。
  奚秀兰:你让我祝贺嘛。
  朱军:我是让你用老家的方式。
  奚秀兰:老家。
  朱军:对呀,比如说唱段黄梅戏什么的。(笑,掌声)
  奚秀兰:你说的要什么祝贺嘛。那我没有准备呀。
  朱军:你还用准备吗?
  奚秀兰:那个钢琴伴奏老师,那个调子唱一段啦。好,我随意哼一段好嘛,春节晚会的时候。
  (唱戏)
  (掌声)
  奚秀兰:好厉害呀你这样子。
  朱军:好听。
  奚秀兰:就这样子。
  朱军:好好听。
  奚秀兰:真的考起我了。
  朱军:真的。这段是什么来着。
  奚秀兰:这段是《天女散花》的一段。
  朱军:《天女散花》的一段,真的好好听。
  奚秀兰:黄梅调。你没听过?
  朱军:没有,好好好好听。(笑)真的,就是这个。
  奚秀兰:对。
  朱军:这是《天女散花》吧。在这儿我要真的感谢您,感谢您专程地来到我们演播室,来跟我们一起分享春晚在您心里所留下的一切。
奚秀兰:谢谢。
  奚秀兰:虽然我最近身体不好,年纪不小了嘛,所以我本来说要休息一下,但是《艺术人生》这个节目真的很轰动,东南亚其他所有收到中央电视台的人都觉得这个艺术能够介绍艺人的心声,艺术的,什么叫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每个人的付出,每个人的演唱跟观众能够有一起的共鸣,所以非常的温馨,而且这个节目给大家真的,观众的距离更拉近了一点,说出我们的心声一起来分享。
  朱军:好的,谢谢,在这里呢,再次地感谢您,谢谢您。
  奚秀兰:谢谢。
  朱军:谢谢。



原 作 者: 艺术人生
关 键 词: 奚秀兰
相关链接:
TOP
32#

奚秀兰参加1984年春晚,演唱《天女散花》

][upload=jpg]Upload/20059211350138991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1039129170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24234969845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2423492658339.jpg[/upload]
TOP
33#

奚秀兰参加1985年春晚,演唱《故乡情》。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057161371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058148923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058303273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0585741656.jpg[/upload]
TOP
34#

奚秀兰参加1984年春晚,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upload=jpg]Upload/2005921041499928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11350337212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2423502259679.jpg[/upload]
TOP
35#

奚秀兰参加1984年春晚。

[upload=jpg]Upload/200511242236526276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242237138793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2422373490419.jpg[/upload]
TOP
36#

可惜拉,兰姐那期艺术人生我只看后面那两三分钟,前面错过了!晕!不过看脸色,兰姐皮肤保养很好!
TOP
37#

奚秀兰简历

中文名称: 奚秀兰

英文名称: Stella

性  别: 女

国  别: 中国

籍  贯: 安徽省全椒县

生平简介

奚秀兰,女。安徽全椒县人。1950年生。从小爱唱爱跳。小学4年级时,随家去香港。1966年考入丽的电视台(即现在的亚洲电视台)第一次创办的电视音乐艺术训练班。一边读中学,一边在电视台学习钢琴、声乐、舞蹈、表演等科目。1967年从训练班毕业,参加香港业余歌手唱歌比赛,以《绿岛小夜曲》一曲参赛,获得冠军。一举成名之后,先后在丽的电视台、无线电视台充任歌星艺员达十多年,主持过“周末晚会”、“欢乐今宵”、“秀兰歌声处处闻”、“群英会”、“我要为你歌唱”等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曾获1978年国际演唱会最佳歌唱奖;她灌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获1982年香港“白金唱片奖”;同年,她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在台湾被评为第一名;她唱的其他歌曲还获过两次“白金唱片奖”和五次“黄金唱片奖”。1984年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成功地演唱了《我的祖国》等十多首歌曲。1985年在上海发行《大地回春》磁带,这是香港歌星第一个在内地发行的原声带。现任香港捷纺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香港红歌星奚秀兰享誉歌坛逾三十年。六十年代,由中国安徽移居香港,毕业于第一届丽的电视演员训练班,其后参加全港业余歌唱比赛, 获得冠军。奚秀兰以独特的演技及绕梁三日的歌声,成为香港历史上最长寿电视综合娱乐节目“欢乐今宵”的台柱之一,家传户晓,唱片深受香港及东南亚欢迎。虽然婚后退出影视界,其歌唱事业依然辉煌。八十年代,奚秀兰开始进军中国内地,拍摄电视特辑,84年,获北京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同年,在中国首都北京筹款义演,开创中国举行演唱会先河。其后又为抢救熊猫举行义演筹款;其唱片及录音带“大地回春”更成为香港第一张向中国取得正式批文的唱片,能够在中国国内各省市销售并收取版权。

奚秀兰多才多艺,除发展演唱事业外,亦曾主持电视节目,同样广受中国各地观众欢迎。99年12月19日,奚秀兰更获得参与澳门回归日演出的殊荣。

奚秀兰督信基督教,近年致力灌录诗歌分享她的信仰,并热心服务社群。奚秀兰在香港经常为不同教会,老人宿舍,社团,学校及医院等义务歌唱。97至99年期间,在世界各地巡回义演, 为当地华人教会及机构演唱.踏入21世纪,其足迹遍及北美,曾先后到访美国各地及加拿大温哥华,卡加利与爱民顿等,为各地机构筹款,并在当地华人教会作信仰见证。

2000年春节,在中国中央电视台“ 同一首歌 ”春节联欢晚会中演出后, 4月第一次录制VCD,和 15 首全新民歌,诗歌献给所有知音者:“娘心”。5-8 在香港义务为各教会,社团,医院,老人中心,学校 45场布道会。9月参加由青岛日报主办之山东-青岛华人论坛2000中演出。10月参加澳门浸信会联会在澳门演艺馆 的3000人布道会。同年12月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 6 场“奚秀兰声夜倾情演唱会”。2001年6月出版演唱会 CD + VCD精选- [A Time to Remember]后;下半年曾到 全港九70多间教会,老人院,学校, 医院, 慈善团体作义务歌唱演出,见证,接触达 35,000人。之后,2002年, 一年内曾4次到访美,加各地为中国,及当地社团,教会,老人院,学生等筹募经费, 至今未停。

原 作 者: 佚名
关 键 词: 奚秀兰





奚秀兰参加1984年“春晚”

[upload=jpg]Upload/20062182118184366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0232440296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18102199208.jpg[/upload]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38#

关注奚秀兰和溪秀兰。
TOP
39#

奚秀兰参加1985年春晚,演唱《故乡情》。

[upload=jpg]Upload/200610282102297450.jpg[/upload]
TOP
40#

呵呵!关注奚秀兰就行了,而且应当关注奚秀兰。“溪”秀兰就不要关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