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10169444327863.jpg[/upload]
從天才到大師之路
鋼琴家紀新/賴偉峰/文
卡拉揚的「欽點」對紀辛音樂事業的幫助,如同給老虎加上一對翅膀般,1987年柏林音樂節首演、1992年贏得葛萊美獎,沒有參加大賽得過大獎的紀辛憑藉著優異的資賦平步青雲。
天才總是讓世人驚豔他橫溢的才氣,讓我們毫無保留地讚美他的表現,但當年歲增長渾然天成異秉竟成為沈重的負擔,要從天才步上大師之路,他們必須付出加倍的代價。
前所未有的鋼琴天才
1971年10月10日出生於莫斯科的鋼琴家紀辛(Evgeny Kissin),正是一位鋼琴天才!他兩歲開始彈鋼琴,1981年(六歲)開始到蘇聯專責資賦優異兒童的機構上課,同樣在那一年紀辛在莫斯科舉行首次協奏曲演出,隔一年又舉行獨奏會。這樣的神童,能不稱他為天才嗎?
紀辛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俄羅斯的鋼琴家,家中有位大他十歲半同時也學鋼琴的姊姊,原本母親要紀辛跟父親一樣當個工程師,沒想到上帝卻替他選擇了人生的道路。在鋼琴上的表現超乎一般兒童的紀辛,被「選上」送入Gnessin機構中,與專研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的Anna Pavlovna Kantor學琴,Kantor女士就成為紀辛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位。Kantor在紀辛成名之後依然扮演他演奏事業上重要的諮詢者,她跟著紀辛巡迴、參與樂團採排、並建議他鋼琴音量與樂團的平衡度。
當年紀辛學琴時,對一般兒童來說最困難的技巧,對他而言幾乎從來不成問題,如何培養耐力長時間久坐在鋼琴上,才是困難之處,畢竟小孩子的耐力不能與大人相比。在俄羅斯鋼琴學派系統化的教育下,練琴讓紀辛的童年時光與一般小孩大異其趣,失去不少歡樂歲月。雖然目前他們一家人定居紐約,已成年的紀辛仍然與家人同住,延續著俄羅斯重家庭的傳統。我們現在可以聽到他在俄國境內的錄音出自Melodiya「俄羅斯鋼琴學派」第十集,1984/86在莫斯科音樂院的現場錄音,當時他才十三、十五歲,是被俄國人捧在手掌心的鋼琴天才,其中第二十六軌還收錄紀辛自己創作的兩創意曲。這張錄音無疑是紀辛未踏出西方世界前的歷史記錄。
與卡拉揚的緣份
十二歲的紀辛已經有在同一個晚上演奏蕭邦的兩首協奏曲的記錄,合作者是史畢瓦可夫與USSR國立交響,地點是莫斯科音樂院。這一場演出可以說是他音樂事業的起飛點,之後他便應邀前往到美國、德國演出,1985/86年更到東歐演出。之後,到德國Gohre博士的家裡作私人演出,當晚他與Gerhard Oppitz合作舒伯特《鋼琴二重奏幻想曲》的視譜演出,演出的錄音帶被寄給了卡拉揚,紀辛因此被這位指揮帝王邀請到薩爾茲堡演出。面對如此榮耀,他的老師Anna Pavlovna Kantor開始擔心,她擔心紀辛的準備不夠,試圖說服他還不應過早在卡拉揚面前曝光,但紀辛顯得信心十足、從容赴會。見了卡拉揚之後,紀辛彈奏了蕭邦的《幻想曲》,以及一些狂想曲之類的作品。卡拉揚要求與他合作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卡拉揚過世他們都沒機會過錄那首作品。不過,他們卻們錄了更精彩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當時紀辛才十七歲,但是輝煌的錄音事業就此開始,西方世界開始驚訝於這顆新星的萬丈光芒。卡拉揚的「欽點」對紀辛音樂事業的幫助,如同給老虎加上一對翅膀般,1987年柏林音樂節首演、1992年贏得葛萊美獎,沒有參加大賽得過大獎的紀辛憑藉著優異的資賦平步青雲。他的崛起可以說是一段活著的傳奇,幾乎沒有一位鋼琴家像他如此年輕就有這麼大的成就與名氣。1989年卡拉揚死後的紀念音樂會上,紀辛彈奏當年第一次與他見面時相同的曲目,緬懷這位生命中的第二位貴人。此後,紀辛與同樣被卡拉揚捧紅的小提琴家慕特、豎笛家梅耶一樣,必須以自己的實力找出路。
俄羅斯鋼琴學派
身為俄羅斯鋼琴學派的一員,紀辛自然對前輩們有許多想法,他認為自Felix Blumendeld以降,到Maria Tudina、Heinrich Neuhaus等人,俄國鋼琴家的情感相當豐富,俄羅斯有很好的蕭邦傳統。德國鋼琴家較重樂曲結構,俄國鋼琴家則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強調右手的力度,從安東魯賓斯坦以降都是如此。
另外在共產制度下,資優生的挑選以及嚴格的教學方法、音色訓練都是西方社會無法達成的。雖然當前政治制度瓦解,但音樂體系的傳統依然維繫著。相對西方鬆散的教育體系,老師不允許苛責批評學生,俄國鋼琴界面臨的問題是人才(師資、演奏者)的出走。
再談到李希特、吉利爾斯等知名前輩的影響,紀辛親自見過李希特三次,第一次是在音樂會中場,他詢問其喜歡的作曲家為何?並得到「巴哈、蕭邦」的答案。之後李希特送給他蕭邦、舒曼以及當代作曲家巴爾托克、興德密特的樂譜。紀辛相當稱許李希特每天全心投入鋼琴彈奏八、九小時,既不教琴、也不指揮的態度。他特別喜歡李希特彈的海頓、貝多芬、拉赫曼尼諾夫、普羅高飛夫。的確,紀辛的學習過程類似李希特,怪才李希特一直到二十四歲才與Heinrich Neuhaus正式學琴。早期紀辛在RCA錄過海頓、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您或許可拿來與李希特相比一番。其實,他自認擅長的作品仍舊以浪漫作品為多,他的蕭邦曾被李希特公開讚揚。難怪紀辛在卡內基音樂廳彈奏的兩集蕭邦作品(已經推出合輯),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散發出一股魔力。
大師儼然成形
紀辛並不避諱談其他鋼琴家,說道最喜歡的,已過世的有:拉赫曼尼諾夫、魯彬斯坦、李帕第、許納貝爾、季雪金等人,仍活著的則有:齊瑪曼、魯普、布蘭德爾、古爾達、阿格麗希。基於深厚的友誼,紀辛曾不只一次想與史畢瓦可夫、麥斯基、貝許梅等傑出的俄羅斯音樂家合作室內樂,可惜大夥都是大忙人,想要找到時間練習、錄音並不是件易事。
曲目的廣度不足一直是紀辛為人詬病之處,但是從他近年來的新錄音可以看出他逐步拓展中,1996年他發行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練習曲》,1998年則發行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法朗克《前奏、聖詠、賦格》,以及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其實以他的年紀的優勢來論(紀辛今年28歲),他有很充裕的時間來慢慢琢磨準備。自認為幸運不必參加大賽的煎熬即可成名的他,未來要克服的問題其實也不輕鬆,年齡與技巧都已不再是紀辛的優勢,音樂深度與內涵才是關鍵所在,唯有褪去天才的外殼,才有邁向大師之路的能量與動力,而紀辛正在這條路上邁進。
紀新的錄音﹙影﹚清單
賴偉峰/整理
RCA 74321-25807-2 The Chopin Collection
RCA 09026-60445-2 Chopin,Recorded at Carnegie Hall Vol.1
RCA 09026-62542-2 Chopin,Recorded at Carnegie Hall Vol.2
RCA 09026-68378-2 The Legendary 1984 Moscow Concert
RCA RD 87948/7948-2-RC 海頓:鋼琴協奏曲,史畢瓦可夫指揮。
RCA 09026-68262-2 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練習曲
RCA 09026-60400-2 莫札特:第12、20號鋼琴協奏曲,史畢瓦可夫指揮。
RCA NA/60051-2-RC 普羅高飛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Chistyakov指揮。
RCA RD 60443-2-RC Carnegie Hall Debut Concert
RCA 07863-57983-2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葛濟夫指揮。
RCA 09026-61548-2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小澤征爾指揮。
RCA RD 60567-2-RC A Musical Portrait
RCA 60275-3-RC 蕭邦:夜曲(錄影帶)
Melodiya 74321-+25182-2 俄羅斯鋼琴學派第十集
DG 435 617-2 Beeethoven In Berlin《合唱幻想曲》
DG 445 562-2布拉姆斯:七首幻想曲,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DG 439 898-2 普羅高飛夫:第一、三號鋼琴協奏曲,阿巴多指揮。
DG 427 485-2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史克里亞賓:四首小品,卡拉揚指揮。
Sony SK 64538 海頓:鋼琴奏鳴曲Hob 30、52,舒伯特:鋼琴奏鳴曲D784、軍隊進行曲
Sony SK 52567 舒曼:鋼琴協奏曲,朱里尼指揮。
Sony SK 45931 Kissin In Tokyo
Sony SHV 48435 The House Of Magical Sounds(錄影帶)
Sony SHV 46375 Recital in Tokyo 1987(錄影帶、影碟編號為S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