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所收藏的Shostakovich交响曲版本(4.5.7.10.8.13) [复制链接]

查看: 14123|回复: 81
11#

我正在看的书和听的一个新版本:Rostropovich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版:
[upload=jpg]Upload/20061042250928815.jpg[/upload]
TOP
12#

郑明勋指挥费城乐团版
[upload=jpg]Upload/200610421475077903.jpg[/upload]
最后编辑metalfan
TOP
13#

关于肖四:
第四交响曲,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处于探索时期的艺术家心灵的真诚流露,是一部“雪藏”的杰作!复杂的创作背景使它首演被推迟25年之久。

交响曲预定1936年在列宁格勒的演出,在排练时就被作者取消了(见证上说是出于政治压力)。不久肖斯塔科维奇就着手创作如今全世界著名的第五交响曲的作品,而第四交响曲便一直被搁置了。然而这首作品颇饶兴趣,并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的演变中占重要的地位。交响曲以它的全部音乐很大的表现力量不同于前面两首交响曲。虽然在音乐里,看来还没有第五交响曲和以后的交响曲的那种风格和统一和完整的古典的稳定性。只是在乐队演奏第四交响曲以后,才能给第四交响曲更有根据和全面的评价。我想,交响曲在任何情况下值得向音乐界和听众介绍它。

交响曲里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Allegretto poco moderato第二乐章——Moderato com moto第三乐章——Largo Allegretto(第四交响曲的乐队编制——比肖斯塔科维奇的其他交响曲都大。)在非常发展的和活泼的第一乐章(Allegretto poco moderato,c小调)里,在一些前奏的小节以后,主部主题开始,特点是非常激烈的小提琴和铜管乐在低音弦乐和木管乐均匀的跳动的背景上。

抒情的因素是副部——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非常简单的伴奏的背景上,独奏大管奏出有表现力的旋律:

在展开部里“旋风”的赋格段占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新的主题构成的并以特别快的速度中进行。在再现部里主题以相反的次序呈示(叫作倒装再现部)。

第二乐章(Moderato com moto,d 小调)速度适中,是有织体清彻的谐谑曲。主部主题的旋律(曲折蜿蜒),带有舞曲的性质。

以后出现轮郭更突出的插部,和节奏清楚的简单的伴奏。

终曲(Largo,Allegretto,c小调)是用一大段送葬进行曲性格的音乐开始。独奏大管演奏主部主题由定音鼓伴奏。

在进行曲部份以后,出现了谐谑曲,波尔卡舞曲,园舞曲,加洛普舞曲体裁的段落。在结尾里最初的(进行曲的)部份的一个主题重新出现。高尚东西和平凡的,日常生活的东西相并列是终曲音乐的特点是受马勒交响乐影响的反映。

肖斯塔科维奇在晚期的自己的创作中提供了这样的结合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体现,使它们为新的创作课题服务。
TOP
14#

奥曼迪指挥的费城乐团版:
[upload=jpg]Upload/20061061413183800.jpg[/upload]
TOP
15#

第五交响曲写作于1937年4月至7月,同年11月由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首演。并以“一个苏维埃艺术家对于外界公正批评的回答”面世。这个标注很可能不是肖氏自己加的,只不过迫于当时的形势,默许而已。当然说的过点,是否也从此可看出肖氏在重压之下,也作出一些违背自己初衷的事情(我由此想到了周恩来,呵呵),但也有观点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新壶装旧酒,只是利用了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的形势(公式),把自己真正的观点加上迷彩伪装而已。当然在当时的形势下,由于作品本身音乐性很强,作品本身是悲剧性十足的乐观主义作品,在政治机器的受命下,托尔斯泰也发表文章夸奖他为“对人民所担负的义务的道路是复杂和不是没有斗争和戏剧性的”。这样的结论肖氏也十分满意,起码可以稍松一口气,从而能够继续创作了。
TOP
16#

上山砍柴 在 2006-10-6 14:27:32 发表的内容
我想收齐海汀克的,但是还差三张,其中之一就是第四。
楼主有意交换否?
如果有意,我可以提供多种交换方案,哈哈。


砍柴兄,海廷克的第四我是经过四年的努力才收到,今年终于收齐他的全部11张单张。
若兄真的喜欢,我找高质量的CDR为兄刻一张,并免费寄给你,可否?
TOP
17#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交响曲是他从音乐学院毕业后的第一部交响曲,它既是肖氏“狂飙”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处于探索时期的作曲家心灵的真诚流露。
肖四中鲜明体现并成为后来交响曲创作信条的最为重要的是两点:
1、肖四首次使用的“同构异态”的原则。主要包括,奏鸣曲的形式、以后使用的签名动机等等。
2、“述衍互溶”的材料处理手法。这是肖氏对曲式发展演进的一大贡献,也是肖斯塔科维奇自己交响曲创作结构特征极富个性的重要特点。这种做法以后在他的第五、第七交响曲中都有使用。
在二十世纪的交响乐中,肖四可以和同是30多岁的贝多芬创作贝三"英雄“的地位相媲美。它既要撇开传统的束缚,又要控制住年轻作曲家奔腾的思绪。更何况束缚肖斯塔科维奇的不只是前人创立的交响曲的创做传统,还有苏俄当时对人们思维的禁锢。
第四交响曲既总结了肖氏的“狂飙”时代,更预示了作曲家已走向成熟。
TOP
18#

海廷克指挥的荷兰音乐厅版:
[upload=jpg]Upload/200610614105635331.jpg[/upload]
TOP
19#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Mravinsky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
[upload=jpg]Upload/200610613564618292.jpg[/upload]
TOP
20#

杰基耶夫指挥Kirov管弦乐团版:
[upload=jpg]Upload/20061061471661340.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