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购的机架 [复制链接]

查看: 5745|回复: 28
1#
[upload=jpg]Upload/200693012512573702.jpg[/upload]

器材还没到期,还差两件。猜得出什么牌子的机架吗?
分享 转发
TOP
2#

三口百惠的唱片?这么新,口水啊1howieding兄的人声唱片真多啊!
TOP
3#

TRIGON 在 2006-9-30 13:08:02 发表的内容
三口百惠的唱片?这么新,口水啊1howieding兄的人声唱片真多啊!


大自鸣钟有几套6张一大套的三口百惠全新LP,带大册子,估计是日本的YLJ
TOP
4#

贴个毒文:关于LINN的电子分音
Linn给人的诱惑
  
  Linn(莲)是一个颇有个性的音响企业,在我的眼里它就是一个传统与时尚的奇妙结合体。一方面,它具有纯正的老牌英国音响血统,它生产的音响史上模拟时期最为著名产品之一LP12唱盘,至今仍然是历30年而不衰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它又有着英国系音响中并不多见的技术狂热,如近年来的新产品中,不仅外观极尽简洁时尚,而且在产品中大量使用多声道、数码芯片、多房间控制等设计理念,产品种类和型号也非常广泛,丝毫不在数字化多声道潮流中落后,
  这次,本地负责Linn产品经销的商家知道我一直对Linn有兴趣,所以特地叫上我到他们那里去听一听新搭配出来的一套Linn的组合,事先还特地卖卖关子:可以比较一下电子分频和传统分频方式的区别,更让我兴趣大增。
  
  电子分频的优缺点
  
  说到电子分频,还是大概讲述一下比较好。电子分频又称作“主动分频”(Active),是指在功率放大之前进行频率的分配,分频工作一般是在功放内部完成。这就有别于我们在大部分音响系统上常见到的频率分配方式:功率放大之后再作频率分配,也就是说是“被动分频”(Passive),分频工作一般通过音箱内部设置的分频器来实现。
  为什么要作电子分频呢?这是因为被动分频是由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来完成,而电感做不到完全而准确的频率分配。另外,被动式分频器的功率消耗也更大一些,需要放大器输出更大的功率,在设计时也必须考虑到与不同单元阻抗和效率的相互搭配协调,以及相位漂移的问题,而且由于大部分分频器位于音箱内部,音箱工作时内部的气压变化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分频器的工作。对于主动分频来说,则在相当大程度上避开了被动分频上述的缺点,由于主动分频使用电子电路分频,调整方便,分频点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频率分配也非常完整;放大器输出的功率直接推动音箱单元,中间不再经过分频器,功率消耗较小;无需过多考虑单元的阻抗和效率搭配,没有相位漂移和音箱工作时阻抗变化的问题,也不会因音箱工作时内部气压变化影响音质。相比之下,主动分频的确在设计方面的简便性和提升音质方面都应该超过被动分频方式。
  
  不过呢,有利必然有弊,主动分频仍然有自身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例如:必须搭配具备双线及多线分音方式的音箱;后级放大器也必须是多台;放大器内部要有作电子分频改造的可能等,这样一来,不仅整个系统变得更为庞大,而且也增添了一些限制条件,系统的造价也相应提高了,并不是可以轻松就能玩得起的。

Linn的电子分频配置
  
  说完了电子分频的优缺点,让我们转回到正题:Linn的电子分频系统来。这套系统所使用的器材包括:Linn Katan(奇达)书架式音箱一对、Linn Ikemi(奇美)CD播放机、Linn Kolektor(全能)前级放大器、Linn LK 85后级放大器和Linn LK 140后级放大器,附件方面则搭配有Linn原厂专用音箱脚架,线材使用Linn本厂的K400音箱线、“银子弹”4.0信号线、Silver Audio电源线。绝大部分器材均是Linn本厂的“嫡系部队”,所以在音质搭配上相应来说更简单、更合理一些。
  器材连接方式是这样:Ikemi CD播放机输出模拟音频信号,连接到Kolektor前级,前级将信号输出到LK 85和LK 140后级,两台后级以双功放方式分别推动Katan的高音和中低音单元。
  Katan是一对小型的书架式音箱,在Linn的产品系列中被定义为用于多声道系统的优质小型音箱。箱体的横截面如同Linn的大部分音箱一样,是一个前宽后窄的等腰梯形,和Tannoy监听音箱的设计比较近似,都是以不平行的内表面来抑制箱体内部驻波的产生,求得更为清晰自然的音质。Katan是二单元二分频后倒相设计,背板靠近下部有一只小型的倒相孔,高音单元是一只直径1英寸的磁液冷却半球顶丝膜高音;中低音单元用金属丝网罩住,直径为5英寸,振膜为聚丙烯材料,配合高强度的金属盆架,提供干净和延伸力强的低频响应。既然可以电子分频,Katan自然是二分频设计,不过在背板分频器信号输入端子对应电子分频作了一些小改动:共有8只4组接线端子。另外,接线柱下方的分频器表面的一块小电路板可以用原厂专用工具取下,电路板实际在内部具有导通的电路,取下之后,输入信号越过音箱内部的分频器,即可作电子分频;安装上去,输入信号通过音箱内部的分频器,作被动分频。在被动分频时这块电路又可以分两面分别安装,因此又有两种接线方式:单线被动分频及双线被动分频。这样的设计,明显大大增加了音响发烧友们玩机、对比各种方式下不同音质的乐趣。
光有音箱上针对电子分频的独特设计还不够,电子分频首先要求放大器完成频率分配的工作,所以再来看看LK 85和LK 140后级放大器上做了什么文章。外形看上去两者都几乎一模一样,内部设计也很接近,都是巨型环形变压器及表面安装电路板,极为简洁,甚至连放大晶体管也是集成式的,配合大型散热器。不过呢,当作电子分频时,必须将两台机器的机箱打开,分别装入由原厂提供的两块分频用的电路板并且通过一个插头与机内的电路相连接,一块负责高频分配,另一块负责低频分配。这两块电路板从表面上看的确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都是贴片安装的电解电容等元件,高频用电路板上设有一只增益旋钮,安装好之后旋钮露出在机器背板上,可以根据听音环境和个人口味方便地对高频作10级的微小调整。
  
  两种分频方式的音质差异
  
  首先还是以传统的被动分频方式连接器材进行试听,全套器材体现出一种高素质的声音。三个频段非常平衡,音色趋于中性透明,颇有些监听风格,音场自然舒展。高频段充满理性,准确细腻,延伸适中,打击乐器的轻响显得相当圆润自然,播放爵士乐和弦乐现场演出时,堂音和残响虽然不象某些加装了超高音单元的音箱那样久久不绝于耳,但由于自然舒展,也有着强烈的现场感。中频段,目前主流的英国音箱厂家几乎都已经摆脱了过去大家习惯的暖、厚、慢的英式风格,而趋于干净清爽,Linn的这套器材更是如此,人声相当准确,对于不同歌手的嗓音特征捕捉灵敏,而且将其特色生动地还原出来,乐器声的中频段则显得相当的具有实体感,反应迅捷,毫不拖泥带水,没错,正是这样的表现总让人想起监听音箱的重要特征。低频段,可以说是这套系统的明显优势之一,完全表现出了超过Katan音箱体积的丰富量感,迅速充满了整体听音室,下潜较为深入,而且力道和结像俱佳,听上去颇具活力和跃动感,用来聆听交响乐的弦乐齐奏或是现代电子舞曲,都有让人满意的表现。
严格来讲,在被动分频情况下,Linn的全套系统已经相当出色了,达到了其价位带产品应有的高水平。不过,当接成主动电子分频之后,其声音的进步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最明显的进步在于两点,而且就算是普通不发烧的朋友相信也应该很容易地区别出来:一是音场的拓宽和深化,整个环境音场显然向后退,与歌手或乐器拉开了明确的距离,而且增添了一种内敛而沉稳的气质,密度也大大加强,给人一种特别安静的感觉。这种情况在播放小规模的现场演出时尤其明显,其表现出的空间感真实而突出,为音乐增添了一种生动而具戏剧化的味道,现场感极强。实际上,这样的音场表现特别象LP模拟唱片那种受人称道的味道,现场听音的几个朋友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我想这就是Linn这套系统主动电子分频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数码优势的基础上集中了模拟的长处,相信对于LP爱好者来说充满魅力。
第二个明显的进步便是低频段,如果闭上眼睛,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对小型书架箱在发声,多半会认为是一对低频不错的中型落地箱。低频的下潜能力被大大提升,在被动分频时表现尚好的低音大提琴纹理感显得明确实在,充满了强劲的力道和细密的织体感。定音鼓也更具震撼力和清晰的结像,听起来格外过瘾。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看Katan的基本参数,主动电子分频的低频下限相较于被动分频整整降低了15Hz,从实际听感来看,此言非虚也。
  另外,在声音的其他方面,主动电子分频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例如:整个频段的清晰度和透明感进一步提高;高频的延伸能力也更充足一些;大音量播放时也会有吵耳或是繁杂的感觉。只不过相比起上面两点来不是那么明显。
看到这里,你一定也想亲耳一听主动电子分频和被动分频的声音区别了吧?至少在这套Linn的组合上,主动电子分频的音质提升至少有30%以上,而且我自从切换到主动电子分频之后,就根本没有想过接回到被动分频方式。不过,那两张安装在后级放大器内部的高低音分频卡的价格并不便宜,大约需要5000元左右,而且主动电子分频还需要增加一台Linn的后级放大器,升级的费用可谓不菲。然而,我相信Linn的主动电子分频系统还是会非常好卖的,只要听过两者声音差异的人很难挡得住主动电子分频的诱惑。如果你在考虑Linn的系统,而且只想呆在被动分频的范围内,唯一能管住你钱包的方式就是:千万别尝试去听主动电子分频的声音!
TOP
5#

楼主玩的是LINN三线电子分音吧,三个LINN的后级伺候,算是把LINN的ESPEK潜力都挖到头了,够烧的,呵呵。全套代价不菲啊
TOP
6#

谢谢HUANGWEI同学

您是说LP12的强化底座? 还是ESPEK的?以前5140有一个混凝土的底座,现在好像没有看到有,不过这个随附的硬有机底座对我而言够了。偶可不发烧,就是争取在器材上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弯路,尽快让器材为我喜欢的音乐服务罢了。

那个SKEET我试过,觉得还是现在的用的架皇的那个金属小帽子效果好,我用这个也就是为了保护地板,线材更不追求,一点也不烧吧! 哈哈
TOP
7#

howieding 在 2006-9-30 18:39:42 发表的内容
谢谢HUANGWEI同学

您是说LP12的强化底座? 还是ESPEK的?以前5140有一个混凝土的底座,现在好像没有看到有,不过这个随附的硬有机底座对我而言够了。偶可不发烧,就是争取在器材上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弯路,尽快让器材为我喜欢的音乐服务罢了。

那个SKEET我试过,觉得还是现在的用的架皇的那个金属小帽子效果好,我用这个也就是为了保护地板,线材更不追求,一点也不烧吧! 哈哈


同城兄弟同乐,呵呵
我是说音箱的底座,以前NINKA有特制的底座,用聚合物与混凝土混合制作,据JS称效果惊人。ESPEK的底座搜了一下没找到资料,不知道是停产了还是本来就没有没有
把NINKA STAND的说明书贴上来供参考

NINKA LOUDSPEAKER STAND

SPECIFICATION

Floorstanding loudspeaker stand

KEY FEATURES INCLUDE

. Upgrade option over standard Ninka stand.

. Polymer concrete.

. Fully adjustable spikes.

. Low centre of gravity.

. Widens footprint of speaker.


12

An extremely elegant upgrade, this new stand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inn
Ninka Loudspeakers by widening the footprint and
lowering the centre of gravity,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loudspeaker cabinet, which,
in turn, allows the drive units to work more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Additionally, the heavy and very inert, black granite,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these stands helps to reduce cabinet colouration
and, unlike many materials used for loudspeaker
stands, does not ‘ring’ or add any mechanical noise
in itself.

The improvement in dynamics and information is
significant and allows for an even more involving,
musical experience with these already well regarded
loudspeakers.

The stands are easily coupled to the base of the Ninka
loudspeaker and the supplied floor spikes can be
adjusted through the top of the stand to enable a fast
and very stable set up.
最后编辑huangwei2005
TOP
8#

jeff 在 2006-9-30 13:29:40 发表的内容
LP机器还没到?不太像架皇,是新款的?


没呢,要等到10月底了。手感也生疏了,哈哈。

是架皇的新款7.3L
TOP
9#

样子很漂亮大方
TOP
10#

看似不错!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