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SONY瘦的大多没认真听过,过去低级的日本器材涌入和舆论导向,误杀了很多好器材,不要小看这些早期的经典机子,这些机器制作严谨,用料十足,大厂强大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含量,非一些作坊式的欧美小厂可比,欧美小厂产量低,成本高,价格自然是天价。其实素质名不副实。
曾拿8000元的24比特/96赫兹的美国CD机与555的下级机种552比试,打的美国机满地找牙, 分析力,声音的质感,低频的下限,定位,音乐味,美国机满盘皆输,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上,形象点说美国机出来的音乐是平面的,552出来的音乐是立体的。特别是对音乐情感的刻画,552要胜美国机几条街。想想两者十倍的差价,有很大因素是对欧美器材的迷信所至。
SONY特有的真实美是吸引我的地方,播放交响乐那种稳若磐石力拔千钧的气势,禁不住和着音乐打拍子,乐感强烈,轮廓清晰,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味,我一向对那种中频音染造成的所谓音乐味呲之以鼻。听过现场的朋友知道,这种连喇叭发出的乐器声音都分不清的含糊音色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无一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