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排插用上后,首先同时也是最大的感受,背景寂静的程度更好,黑暗中一切似乎显露无遗,而带来的好处就是音场向后延伸至无穷远,各种乐器的表现更细致,整体变的耐听。 先播柏林之声3,第7轨-《舍赫拉查德》末乐章,声音是从箱子后面再一层层向前排列过来的,向后推了不少,大概N米吧,低音大提琴部在类似现场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前的)从容应对,有韧性,比以前清晰些了,而实际现场的这种声音也是隆隆作响,但它仍然有旋律流淌出来。我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也完全做不到,只要整体基本平衡,音场不乱就可以了,这里还有个变化,就是管乐部分的毛刺也少些,轮廓小而准,不过于膨胀。这些比较明显的改变有TOP GUN的功劳,也有换墙插并纠正相位得到的实惠,而且我原担心滤波会导致动态有所收敛的顾虑打消了,气势反比以前还要宏大,单是如此就已经很有价值了。接着换谍,海顿钢琴三重奏(美艺组),作品第20号,首乐章六秒大提琴快速、松软还具有弹性,一下就吸引住我,以前这里较肉弱的,现在确充满了活力,更加欢愉。而钢琴依然晶莹,小提琴依然顺滑,松香味儿扑鼻,分割度也好了,高低、前后交代的更清楚。这套唱片我以为若器材不太够班,录音就有些亮,随着不断升级,也是逐渐感觉越来越有味道,慢慢听的顺耳了,大部分时间把它作为背景,干点什么都变的很轻松,家人也非常喜欢。菲利普的室内乐录音我还推荐海布勒的演绎-舒伯特钢琴作品集,听着温暖细润的琴声,可以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永远沉浸在自然质朴的浓浓氛围中,所谓音乐性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