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定性分析——你希望的电源阻抗特性曲线应该是怎样的呢?(滤... [复制链接]

查看: 16993|回复: 167
41#

既然话不投机,建议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吧。再讨论下去没有意思了。
刻薄话谁都会说,就看要不要说而已。
TOP
42#

播放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如果你认为有绝对“好”的标准,请你举例。我非常想领教一下你说的‘标准’在那里,或者你这个绝对“好”的标准是什么。
我有不少的刻录CD-R包括盗版CD,一些朋友在我这里听得激动时,如果是刻录CD-R或者盗版CD,我会如实告诉他们,这些朋友的第一反应——大多数就不相信这样的声音会出自刻录CD-R或者盗版CD。请问这怎么解释?
一些系统播放出的声音常常不如人意,听者常常会问:这是正版CD吗?请问这又怎么解释?
再问,你的标准又是什么?
TOP
43#

MTU 在 2006-10-4 19:30:12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1 12:23:50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6-9-30 22:02:08 发表的内容
我想听听松香味DX对于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唱片所记录的信息量为最终目的这个准则的实际观点,有唱片的实例吗?


好吧!虽然已经跑题,那就简单说两句。
关于信息量:
1、人声——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尤其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用人声表达情感就是他们从事艺术工作的目标,你的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听人声的时候,人声情感表达‘到位’了吗?
如果你的系统信息量丰富,同一个人的一张个人专集CD里还常常能够发现演唱者不同时间录音的情绪变化、身体健康状态变化、录音场地变化等;
2、器乐独奏、协奏曲——器乐是人演奏的,人要呼吸,呼吸会发出声音,这些呼吸声因人而异、因情绪变化而异有大有小,但是绝大多数情况,如果你的系统信息量丰富,就能够听到非常自然的生命呼吸声,而且并非故意录下的‘呼吸声’;
3、录音环境的其他动静——录音环境里也是一个物质世界,他会产生这个物质世界存在的特征声响,同时还会有录音工作人员等生命存在;因此,如果你的系统信息量丰富,录音环境的残响、工作人员(或者听众)发出的各种其他动静,就应该能够准确象真的反映出来。
上面说的三种情况现象,应该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录音里,尽管录音的水平有高有低,反映出来的象真度也有差距,但是如果系统还原信息量丰富,大多数CD、LP等音乐载体里都包含了这些信息,都应该能够反映并表达出来。如果反过来,大多数情况上面说的三种情况现象几乎不能听到或者听到的象真度都很差,只能说明系统还原的信息量差距太远了,我们还要努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听大草等在介绍很多顶级器材的时候,都没说过听到呼吸声的。


就算大草等在介绍很多顶级器材的时候,都没说过听到呼吸声的。但是也没有否定可以听到这些该有的声音吧?
TOP
44#

松香味 在 2006-10-4 17:28:39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6-10-4 16:37:14 发表的内容
一千多张唱片里肯定有许多经典的DD,能否来张最经典的唱片的感受。


还是由你先谈吧,经典的DD是否可以指定在‘三星带花’或者TAS榜单里选择,如果你有我也有的CD就最好了。
有请带头先发言!


请你发言谈谈具体的DD你又不敢了,却到处挑剔评论这又不是那又不对,算什么东西?
TOP
45#

聆至静 在 2006-10-4 11:12:0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3 23:53:11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6-10-3 21:03:14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6-10-3 9:43:01 发表的内容
哈哈!!大概你永远只会错误的在‘猜’我听音乐的类型吧。
不然你猜猜我大约一千五百张CD(还不包括刻录下的CD-R)都是些什么‘类型’呢?

你是无法理解我说的意思?还是要故意歪曲我说的意思?或者根本不相信音响系统能够还原出我说的意思?
哈哈!!!!


无意想证明些什么,况且在网上也无法证明些什么,咱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你和我听的类型不同,很难在唱片上达成共识。
对于拥有一万张以上正版唱片的人我会感到羡慕,只有对于千张唱片以上所记录的音乐能够如数家珍的人才会让我敬佩。


虽然可能你和我听的类型不同,“对于拥有一万张以上正版唱片的人我会感到羡慕,只有对于千张唱片以上所记录的音乐能够如数家珍的人才会让我敬佩。”这个观点却是一致的。
最早买的CD唱片至今有二十余年了(当时还没有钱买CD机呢),但是没有一张会因为保存不善损坏的,因为工资太少加之喜爱,所以我的所有CD唱片基本完好如初。但不要认为是听得少,我身边的朋友可以证明,自从1988年买了VCD后,特别是1991年买了CD后,我每天听音乐的时间比正常上班的时间多(哈哈!!每天凌晨两点前是我思考问题和听音乐的黄金时间,三点才休息已经属于正常现象)。


发烧无上境看来在松香兄身上发挥到淋漓尽至,只是不要忘记身体的需要,就是体息.哈哈.[/quote]

非常感谢聆至静兄的关心,现在自己感觉每天有6小时睡眠就可以了,但是我的睡眠质量好象比较高,快乐开心,没有思想负担,基本上每天都‘一觉到上班’,哈哈!!不是通常的‘一觉到天亮’哟。当然,有时候中午也边听音乐边补上十来分钟甚至二三十分钟,习惯了,没办法。
TOP
46#

cwk 在 2006-10-5 15:07:07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5 0:20:36 发表的内容
再告诉你一个常理;如果刻录CD-R包括盗版CD能够播放好的话,播放他们相应的正版CD肯定会更好。这可不是你说的“一套信源好坏都不分的音响系统”哟。


高层次的摩机,无非就是对原作进行完善。现在放着信息量较完美的原版CD不听,反而大赞CD-R和D版如何如何,怪事了。


不可理喻,我有“大赞CD-R和D版如何如何”吗?
TOP
47#

小兄弟,你还是多长些见识再来说话。
不要以为站在反对DIY的角度上或者反对摩机的角度上说话就可以理直气壮。
TOP
48#

雨果出的LPCD当然效果相对更好,这个谁都可以听出差别,如果只能播放“好”这些相对更优秀的碟子,其他碟子都“不能听”了,那么,这类系统其实连LPCD、XRCD大概同样还是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水平。
中唱上海的50年代60年代的单声道(戏曲)录音音乐味是比较好的,当时的录音设备也没有那么多花样(各种各样的调节功能等),HIFI元素是比较少,但声音反而自然。世界其他录音公司的老录音也有这些“声音反而自然”的倾向。我就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大公司的比较优秀的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老录音,录音时间最早的是1926~1929年EMI的钢琴三重奏。不知道大家可有同样感觉?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49#

cwk 在 2006-10-6 17:50:50 发表的内容
那到底能否分辨出来呢?
除了各大公司的唱片,还有就是分辨乐团了。
世界上顶尖的交响乐团(如维也纳、柏林爱乐、芝加哥……等等),在演绎的风格上以及各声部的组合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盲听唱片时又有几分把握呢?
如果上述两点光靠音响系统的表现就可以分辨出来的话,那就进入所谓的高层次分辨了,模拟录音的黄金年代,为指挥大师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录音(唱片),那我们在盲听时又能分辨出几个呢?这除了拥有理想的音响器材之外,还需要音乐文化底蕴,同时也需要在唱片上浸淫相当长的时间。
从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唱片所记录的信息量为最终目的这个准则的角度上来说,音响系统的还原准则并不是虚无飘渺,也没有玄学。
诚然许多人都因为各方面能力的原因而使音响系统的还原能力达不到较为理想的境界,这个能力包括环境、技术、金钱、时间……等等,这需要不断地追求,同时也要因应个人的能力有所妥协。但不能靠所谓的DIY和摩机来解决,这种萝卜当人参、山鸡当凤凰的方法只能唬弄没有聆听经验的初哥。




基本上不同意这些观点;
1、如果你学的是指挥专业,那么你分辨乐团的风格就非常容易,这与个人的修养有关,与音响系统看似有关其实关系不大。你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想过有人问你:你能区别吗?你的回答是什么?
2、一个指挥专业的高手,哪怕是在比较普通的音响系统上播放音乐,他都大体上可以对不同乐团的演奏风格予以区别,这是个人的经历和修养问题,这和音响系统的水平也没有多大关系。你能做到吗?
3、至于各大公司的唱片,其风格、音色的区别,特别是音色的区别,我认为相当部分的发烧友都可以听出区别吧?即使现在不行,自己注意并有意识的‘训练’几个月,音色的区别应该不是难事,老兄不会把这些也当成什么‘悬机’吧?
如果对问题理解不了,还是不要误导他人为好。
TOP
50#

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