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京审判》是对历史的恶搞[转贴] [复制链接]

查看: 5384|回复: 20
11#

算了算了。我听一个学国际关系学的朋友提过。西方目前的国防理论基本上是以实用为先决条件的,也就是说假想敌是必然存在的。我们的国家目前也正在向这方面转变,所以与日本的军事对比以及潜在的军备竞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两个国家都认为战争不能避免,那么战争就真的发生了。我们国家的克制也许只是为了更快达到可以与假想敌开展正面大规模战争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搞好经济而暂时忽略一个电影呢?任何一个国家拍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电影,都不会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自己国人的面前。没必要争论这样一部电影的好坏或者偏颇与否。大家还是听音乐吧。。尤其是莫扎特。看过莫扎特密码后我对莫扎特越来越崇拜ing
TOP
1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3#

那绝对是没有我的1919有看头。。。导演功力不行的说
TOP
14#

暂时还没看,
原本怀着极大兴趣想去看的,
没想到居然还是一部失败品~~~
倒还不如陈道明主演的《我的1919》有看头
TOP
15#

tallicaboy 在 2006-9-19 15:41:45 发表的内容
算了算了。我听一个学国际关系学的朋友提过。西方目前的国防理论基本上是以实用为先决条件的,也就是说假想敌是必然存在的。我们的国家目前也正在向这方面转变,所以与日本的军事对比以及潜在的军备竞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两个国家都认为战争不能避免,那么战争就真的发生了。我们国家的克制也许只是为了更快达到可以与假想敌开展正面大规模战争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搞好经济而暂时忽略一个电影呢?任何一个国家拍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电影,都不会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自己国人的面前。没必要争论这样一部电影的好坏或者偏颇与否。大家还是听音乐吧。。尤其是莫扎特。看过莫扎特密码后我对莫扎特越来越崇拜ing

有意思。
TOP
16#

顶起来!
TOP
17#

想象的虚岸,中国导演在《东京审判》面前的心理动机(之一)
题记:
从《南京大屠杀》(吴子牛版)到《东京审判》(高群书版)都缺乏史诗大片的大气(可以参看《巴顿将军》和《攻克柏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话题里都如同注水肉一样不合时宜地加上了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爱情”,这样的选择在这种大题材的影片里不太恰当,它甚至有着妥协和献媚的心理,中国编剧应该明白,不是女人就能带来票房,而是你的电影是否真正触及人性的真相和人类共同道义的呈现!
――――卡夫卡·陆(KavkaLu)


在911的前夜我看了《东京审判》,我也听到上大一位老师在今天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说当学生们听到6:5的投票同意日本战犯死刑时的鼓掌,我也听得发行方严伟先生说在成都模拟绞架的兴奋,然而,我却在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背后的隐忧,他们似乎没有听到印度法官关于佛学的论述(虽然这些论点在中国编剧手中有些拿捏不住),他们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外籍法官会反对死刑,这个来自信仰的因素被电影淡化了,这种淡化无疑削弱了这五位投反对死刑的法官的宗教和人性选择,这种选择的本身是超越了国家政治的,在天主教、基督教等欧美国家的信仰里只有上帝才有剥夺人类生命的权利,这种宗教感让他们选择了不!作为一部正史电影,中国电影人应该指出这个因素。
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死刑和道义的问题,而是电影回避了最为尖锐的问题,甚至连字幕都没有的关于731的问题,为什么远东法庭回避了对他们的审判,作为国际政治它远比是否审判天皇更有现实的意义,它甚至可以延续到日本战后右翼越发猖獗的基本因素!
作为一个爱着这片故土的中国人确实应该去看这部电影,这是一种民族责任和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对话,不过,这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是否可以撑起这个甚至有些悲壮的历史话题,在中华民国派驻东京审判的大法官梅汝璈的日记里记录着大量资料,然而一部本来可以以这样一位具有中国精神为主线的电影硬生生被一条关于《大公报》美男记者(朱孝天)的副线所拖累,由于中国编剧对于战后日本历史、场景的想当然(酒吧的歌和场景都和历史有着巨大差异,对于这些编剧可以从50 年代日本电影找到答案)那些人物设计成为了生硬的编造,我们承认任何国家电影有着宣教的目的,但是,任何人物都应符合历史真实。
影片如果真的为这位刚正不阿的梅汝璈法官力传,可惜搞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对于单线条叙事的政论电影把握能力欠缺,所谓的的群像戏其实是他无力紧凑应有的叙事张力,听几位知道内情的老师讲一稿的剧本更加糟糕,从中可见我们编剧历史的眼光和在经济大潮里的过于迎合市场的明星化选择。
……
作为中华民国政治史的一部分,我党从题材搁置到有限崭露这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但是,我对所有掌控着国家公器和主流媒体的这些文艺工作者说一句真话,我理解你们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主义立场,然而,这样一部在娱乐(副线)和史实(主线)摇摆的电影真的没有必要让中国这些同样不知历史的80一代看,看这样的电影还不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关于东京审判的纪录片,历史的意义是凝重而严肃的,任何在政治史实类电影里注入不着边际的爱情戏和所谓小人物的戏剧冲突都会无形中削减历史的真实感,本片可以深入的远东法庭人物心理和法庭的戏都被那条副线所牵制,这是令人遗憾的。
在今天的讨论会上,我曾经和上海电影协会的一些专家争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曾志伟演的日本老兵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是否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民族主义立场的宣泄,这种有悖于日本人心态(它甚至不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三国连太郎先生的下跪来得真实可信)却能引起鼓掌的片断其实过于虚幻感,还有作为中国证人出庭的和尚戏也过于戏剧,导演的意图其实非常明确他用和尚这个特殊的亚洲符号去回应当下敏感的靖国神社问题向呼应,然而,那个和尚的叫嚷是苍白的!对于细节,我后文再说!
中国人编剧应该负起历史责任,从《南京大屠杀》(吴子牛版)到《东京审判》(高群书版)都缺乏史诗大片的大气(可以参看《巴顿将军》和《攻克柏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话题里都如同注水肉一样不合时宜地加上了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爱情”,这样的选择在这种大题材的影片里不太恰当,它甚至有着妥协和献媚的心理,中国编剧应该明白,不是女人就能带来票房,而是你的电影是否真正触及人性的真相和人类共同道义的呈现!
作为一个已经不惑之年的中国人,我也了然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这正是中国编剧之难题所在,但,当我们选择了责任,我们选择了历史,我们至少应该有《鬼子来了》那样敢于揭示民族性和抗战真相的影片,口碑不是靠党务包场和主流媒体宣传来的。
口碑在每个真正终于国家和人民的中国人心里,历史即便是螺旋型发展的它依旧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的人民。
历史的真相不会沉默。
作为中国人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情非常复杂,毕竟这是我党对于历史真相尺度放宽(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和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后第一部作品,虽然它有着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和方法论上的改进,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明白东京审判的意义和它背后太多的历史交易!
人民有权知道!在电影宣传的文案上有着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我看还是暂时必看吧,我们寄希望于这类影片更加深入展现历史和附着在历史里的暗流!
对于电影本身的问题,有时间再说!

感谢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所有专家的发言,这些发言让我更加了然政治和话语权意义,在回家的车上,我自始至终在考虑是否讲真话,结果是不管怎样,我依旧选择了真话
另,今天凌晨贾樟柯导演《三峡好人》得了威尼斯金狮奖

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下午23时32分 扬翼云间 918前夕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TOP
18#

对此篇很失望!
TOP
19#

j_walk 在 2006-9-19 11:50:19 发表的内容
NND,中国不是老说自己是二战的战胜国吗?怎么60多年过去了还是把自己说得像被人鸡奸过一样痛苦?
同意,自己造成的~~
TOP
20#

火车头 在 2006-9-25 6:24:34 发表的内容
j_walk 在 2006-9-19 11:50:19 发表的内容
NND,中国不是老说自己是二战的战胜国吗?怎么60多年过去了还是把自己说得像被人鸡奸过一样痛苦?
同意,自己造成的~~


我们有时太沉醉于二战战胜国的喜悦当中,没有苏联和美国帮助,我们再打8年也打不败日本,我们为什么不反思别国有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保卫战,我们为什么没有南京保卫战?而只有南京大屠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