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冰在日本:中国没有制造业 [zt] [复制链接]

查看: 2825|回复: 7
1#
老冰在日本:中国没有制造业 [zt]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4/30)

不吹牛,老冰十来年前的英语是相当溜的,特别是对于一学工科出身的人来说,老冰很可以自满一下。

到了日本以后,英语几乎就没有用了。偶尔出去骗MM时用一下,但那种场合纯粹是骗骗人,反正对方不懂你说什么,就知道你在说一种很伟大的语言,所以老冰自己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

老冰的英语退步了很多,尤其是口语。

船破偏遇顶头风,好像一句俗话就是那么说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老冰这几天和英语干上了。

因为这几天经常打韩国的国际长途。韩国人有能日语的,也有不能日语的。有能日语的是最好了,事情几乎能说清楚。能日语的人不在了,老冰就找那能英语的,十几年不说了,说着这英语也吃力不说,最倒霉是连能英语的老韩都找不到了话,或者找来一位只能“good morning”或者“no understand”(为什么老韩特别喜欢“no understand”?)的,那就大家都傻了。

原来都是往中国打电话,老冰就是说着梦话都能把事情给交代清楚,更不要说上班的半数左右时间老冰还算是清醒的。

所以老冰是不是要学韩语了。起码得韩日英夹起来让对面的老韩知道老冰在胡说些什么对不对,当然学得好了能去韩国骗骗M就是最高境界了,但是看起来似乎不会是很简单的。老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好好学习,天天想上”。

为什么现在和韩国人混了呢?因为公司的不少业务从中国开始撤退了,改为委托韩国人干。

大家别乱猜,公司的这种趋势和去年的反日U行没多大关系,和现在中日关系的冷淡也没有多大关系,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所以老冰只是说没多大关系。车轱辘话是不是,反正就那意思。

那是什么原因呢?容老冰喝口水再说。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5/03)

怎么一回事呢?这件事往小了说是一个公司的经营战略,往大了说就是经济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了。

老冰做汽车零件的塑料INJECTION MOLD,老冰在中国有几个关系户,原来经常委托他们帮帮忙,作CAD,作CAM什么的,也做过几付模具,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时间问题。老冰公司的东西是三菱本田的试验模,首先是交货期,而上海到神户不要看飞机只有两小时,但海运家两边报关就是一星期。中国的企业对这个时间概念不强,不像韩国。韩国有种种方法来加速时间,KOREAN EXPRESS在日本国内就有运送网络,他们利用FERRY来进行时间加速。就是说不用货轮,用从釜山到下关的轮渡来干,费用虽然高一些,但时间可以加速到两天之内送到。

还有一种更邪门的运送方式叫“HAND CARRY”,用飞机航班来运送。费用好像也并不贵,老冰一直没有弄清楚这里面的运作方式。

当然有种种原因,基本原因就是韩国占了离日本近的光。天气好的时候,从福冈能用肉眼看到韩国的釜山。每天有好几班轮渡,而从上海到大阪的轮渡是36小时。但最重要的原因似乎不在这里。而在于意识上,不少中国企业认为他们的竞争力首先是体现在“价廉”上!以后老冰还想专门谈这个意识。

再有就是基础工业能力。韩国的基础工业能力不错,首先加工业需要的普通钢材,基本上比较齐全。像注塑模具常用的NAK80,PX5,DH2F,STAVIX,CERA1等钢种都有对应型号,而且和日本的质量差不多,除了切削性能还差一点之外。

而中国最麻烦的就在材料这一块,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粗钢生产国,但是生产的真是“粗”钢诶。除了能用在建筑上之外,制造业根本就不能用。像对于最普通的钢种S55C的中国对应钢种是40铬,那还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加工时居然还要“调质”!老冰不懂这个“调质”是个什么东东,公司的鬼子副总倒知道,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加工前后也要调质,而那是40年前的事了。

老冰前面提到的钢种,相信国内搞制造业的朋友全都耳熟能详。而老冰有个过激的看法就是如果不是专门搞材料开发的研究人员对国外材料如此了解的话,那就是这个国家材料工业的耻辱。

为什么会这样?老冰的一大学同学现在是材料贩子,他老爷子原是宝钢的牛人。据他说,能卖得出去是最重要的,你要好材料,我给你进口的。言下之意:有必要去搞开发吗?

但是不搞开发,如果一旦这个土建BOOM风头过了,这个世界第一的粗钢生产量怎么处理?

材料一不行,标准件也就不行。像弹簧,日本产品是保质100万次,而国产弹簧几千次下来就不行了。当然日本的弹簧也是世界一绝,质量那么好,可是售价却不比国产的高,这是让国内很多工程师很吃惊的,不知道日本的弹簧厂家是怎么生产的。

还有PIN,BUSH这些最基本的标准品,现在国内质量稍好一点的都是香港,台湾厂家在做,老冰就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厂家不肯出手。

老冰还得喝口水。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5/05)

写到这里,有朋友留言说因为是国企才没有开拓的动力,才混吃等死。

老冰不能同意这种看法。

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什么的,不是大公司就无力开发,一般的私企负担不了。但中国现在的中国国企都是超大型企业,负担得了。

正因为是国企,才能负担。理论上的国企,应该不是把利润,特别是眼前利润的追求放在第一位的,而应该把对稳定整体经济的贡献放在第一位。要不然要国企干吗?留着与民争利。至于利润,反正是国家养着的,无所谓。

日本的国企,从利润上看很糟糕。但是在新技术的开发上有很大功劳。新干线技术不就是原来的“国有铁道”开发出来的吗?高清晰电视技术不也是现在的NHK开发出来的吗?国企正因为有国家作为后盾,才能搞大项目,搞长远项目的。国企的概念,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概念。

美国没有什么国企,但有许多“半官半民”的企业。军部参与各大公司的开发,用国税提供资金,得到的技术就地转换为民用,和欧洲,日本的国企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样的。

但这不是老冰想在这里说的内容。老冰想说的是,相当多中国企业把“价廉”作为竞争的第一口号,从长远看来,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性问题。

“价廉”就意味着通货紧缩,在政治上中国已经被国际社会批判是在“出口通货紧缩”,在经济上引起双边贸易摩擦。在国内则造成制造业雇用人员的收入下降和生活贫困,反过来使制造业雇用人员的技术无法提高,也就更加无法提高产品档次,使得对“价廉”的需要就更加迫切。

老冰看过一位台湾人写的书,他在评论日本人和中国人不同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说日本人在做一美元一件的衬衫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做10美元甚至100美元一件的衬衫。而中国人在做一美元一件的衬衫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做0.8美元甚至0.5美元一件的衬衫。

老冰认为他说的不对。其结果确实是像他所说的那样,但原因并不是像他所说的仅仅是中国人“不求上进”。老冰从现实观察中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在“危机感”上。日本人从不认为天下有“万岁万万岁”的买卖,所以一直在担心有朝一日他这买卖会作不下去。而中国人凡买卖就以为是“万岁万万岁”了,到了做不下去时,就只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降价。不能说中国人就天生喜欢降价,说不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得贵一点呢?

老冰在这里不是在谈经济学,老冰也不懂经济学。老冰只是就这几年在中国看到的东西谈谈自己的感想,所以很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欢迎制造业的朋友批评批判。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但是坦率地说,还只是低档品的工厂,还是别人的低档品的工厂。

一天不能生产自己的高档品,中国就一天不能说是强大了起来。这是老冰作为一个中华子孙的朴素想法。

老冰又要喝水了。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天不能生产自己的高档品,中国就一天不能说是强大了起来。这是老冰作为一个中华子孙的朴素想法。
大家都有这种朴素想法就好了
TOP
3#

说得好,顶一下。廉价不是出路。
TOP
4#

原因很简单   没掌握核心技术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曾仔细研究过沃尔玛的物流软件  里面事无巨细  但流程原理不知道   人家的这莫多年积累下的经验怎会让你知道

中国丰田的技术档案存放的屋子 ,7把钥匙才能进入,中国最高级别的员工也没有权限。
TOP
5#

所以很容易解释为何大部分的HIFI品牌到中国生产后品质就下降了
TOP
6#

自己研发?不会.花钱买?钱再多人家不卖.
TOP
7#

中国和国际接轨的惊人真相  转

中国银行和国际接轨,跨行查询收费,
    
      接轨的那个国家你绝对想不到。
    
      今天,
    
      听到在看电视上专家对备受关注的ATM跨行查询收费的讨论,
    
      才知道,
    
      美国绝大多数的银行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跨行查询收费。
    
      美国的绝大多数银行是股份制银行,
    
      这种自己突然规定跨行查询收费的只有在垄断银行才会发生。
    
      专家说,
    
      如果国外只要有一个银行实行了跨行查询收费,
    
      中国就会以和国际接轨为理由,
    
      采用这种方式。
    
      然后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
    
      我们周围这些国家,
    
      只有唯一一个巴基斯坦是跨行查询收费的。
    
      看到这里我彻底晕了,
    
      原来中国几家银行跨行查询收费的所谓和国际接轨,
    
      居然是和巴基斯坦接轨啊。
    
      中国政府制定政策的2大法宝:
    
      有些决策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
    
      手里有两套法宝,
    
      一套是“中国国情”,
    
      一套是“与国际接轨”,
    
      当制定不利于人民的政策时,
    
      如房改,要求大家自己掏钱购买商品房,
    
      就说是和“国际接轨”,
    
      理由是,
    
      人家外国都是自己买房子,
    
      没有福利分房的说法,
    
      但与此同时,
    
      他们却恰恰忽略了人家外国土地私有这个关键因素,
    
      中国人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都属于国家,
    
      却要被迫付出昂贵的价钱购买一套只有使用权的商品房,
    
      而当人们对此提出质疑的时候,
    
      他们又会说这是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又比如医改,教改,人家其他国家是免费医疗,
    
      免费义务教育,但这一点他们又不与国际接轨了,
    
      又强调中国国情了,
    
      什么财力不堪重负啦之类,
    
      结果导致大家看不起病,
    
      上不起学。
    
      又比如所谓“高薪养廉”,
    
      据说是新加坡、香港的成功经验,
    
      所以要和“国际接轨”,
    
      所以五次三番地给公务员加薪。
    
      但人家严格的监督制度,
    
      对公务员近乎苛刻的约束,
    
      廉政公署等等,
    
      他们又不和国际接轨了,又强调中国国情了。
    
      韩国首都汉城(现名首尔)只有14辆公务车,
    
      这点他们就不愿意接轨,
    
      中国现在一个乡镇政府14辆公车都不算多吧?
    
      这就是中国国情。
    
      美国有个燃油税,他们就要和“国际接轨”,
    
      也要征燃油税,
    
      但美国高速公路、大桥绝大多数是不收费的,
    
      在美国养一辆车除汽油费外每年仅需170多美元,
    
      这点他们又不和国际接轨了,
    
      不仅养路费、车船税等等一大堆,而且到处设置关卡,
    
      几乎路路收费。
    
      全世界总共只有14万公里收费公路,
    
      但就有10万公里在中国!
    
      这就又是中国国情了.
    
      美国格林斯潘加息了,
    
      他们就要和“国际接轨”,
    
      但美国购房享受退税,
    
      购买第一套住房享受低利率,
    
      对出租房屋屋主进行补贴以降低租金,
    
      这些他们又不和国际接轨了,
    
      又强调中国国情了,
    
      不仅不对出租房屋进行补贴,
    
      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出租屋提高税收,
    
      导致这部分成本转嫁给租客,租金上涨。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土地私有的,
    
      人民买房的同时就买了地皮,具有永久所有权。
    
      当然,他们在这一点上就不和国际接轨了,
    
      因为中国国情特殊啊!
    
      但是,当他们发现香港的使用权制度对自己比较有利后,
    
      就立即和香港接轨了!
    
      订了个70年使用权制度,
    
      迫使人民祖祖辈辈不断花巨资购买有限使用权,
    
      但香港是什么情况?
    
      香港原先是殖民地啊!
    
      英国只租用了99年啊,它搞个使用权无可厚非,
    
      因为土地本不是它的,时间到了就要归还的,
    
      你搞使用权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是说中国是公有制吗?
    
      不是全国人民拥有对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吗?
    
      但落实到的最后怎么变成绝大多数人都一无所有了呢?
    
      怎么就变成必须购买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呢?
    
      不懂吧!
    
      但他们不管,
    
      就因为对自己比较有利,
    
      所以在这方面就和香港这个“殖民地”接轨,
    
      就不和其他的国际接轨。
    
      又比如,
    
      油价要涨、电价要涨、水价要涨,理由还是和国际接轨,
    
      说什么人家的都很贵,中国的油价水价电价便宜的很,
    
      所以就该涨,
    
      但说到人民的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劳动保障制度,
    
      就又不和国际接轨了,
    
      就又强调中国的特殊国情了,
    
      人家的工会都是工人选举产生,
    
      实实在在代表工人权益,
    
      这一点咱们就是不和人家接轨,
    
      咱就是要让工会成为资本家压迫工人的帮凶,
    
      原因还是:中国国情。
    
      所以,
    
      不要拿什么美国、英国的加息说事,
    
      什么时候中国成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了,
    
      国家官员民选产生了,
    
      权力部门受公众严格监督了,
    
      再说这些不迟!
TOP
8#

嘿嘿,首先当官的得有这种想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