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听大海 [复制链接]

查看: 7541|回复: 47
11#

前段时间听朋友送的朱里尼早年在EMI的大海
相当漂亮,朱老的乐队极富张力,色彩控制的也很好。值得一提的是优秀的录音。
推荐大家~
TOP
12#

chopin 在 2006-9-9 17:08:39 发表的内容
爱莫兄听得细致啊,莱纳的大海属于浓墨重彩一类的,确实有点像油画。

纯属瞎听。最喜欢chopin的大作,尤其是有关歌剧的文章,曾参考买过两三张,可惜至今不得要领。
TOP
13#

这张购于10年前的唱片也有几年没有听了。今天闲来无事,偶然看到,便生出了一点重听的欲望。唱片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发烧”片子,包括两部最熟知的管弦乐曲《舍赫拉查德》和《大海》。BMG将此两曲合为一辑,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都是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二是两个曲子都与“海”有关吧。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出自俄罗斯“五人团”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之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年出生,早年习琴,一心想学习音乐,却早早就被父母送入彼得堡海军学院。后来在巴拉基列夫的鼓励下,坚定了他终生以音乐为业的信念,于1861年成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但终究是小胳膊扭不过大腿。在家庭的强烈反对之下,他还是做出了让步,于1862 年秋天海军专校毕业后,乘“金刚号”远洋服役,在海外度过了3年。这段海上生活让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后来竟然有了一个“海上的风景画家”之美誉。
  对于海景的描绘的确是他的拿手好戏,《舍赫拉查德》中的管弦乐配器大胆而华美、音色亦自然清新。记得当年初听时感觉非常有趣也非常热闹,真是颇让人过一番“烧瘾”的。小提琴主奏的“舍赫拉查德”柔美而缠绵,苏丹国王主题则够狂暴凶险。波澜壮阔的海风与海浪使辛巴达的航行险象环生;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确也是楚楚动人;伴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格的舞蹈,巴格达的节日场面热闹异常。
  然而,几年之后再度品味这部《天方夜谭》,虽说是往日风光犹在,却让人少了些值得回味的感觉。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主题,旋律也不免单调了些,尤其是曲子整体没有发展性。如同我们看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个个的故事倒是精彩,但终究李逵至死还是开始的要李逵,林冲的性格永远是作教头时豹子头,人物平平,缺少发展,也就失去了值得细细玩味的许多东西。看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为一位作曲家真还是有点“业余”的。
  接着再听德彪西的《大海》,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最后编辑aimo6666
TOP
14#

浊水河上的桥 在 2006-9-9 17:01:32 发表的内容
应该叫《日出·印象》

谢谢桥兄提醒。多日不见,你的巴赫曾让小弟很受感悟和启发。
TOP
15#

对于大海,德彪西和里姆斯基倒是有着类似家庭观点,“我家里原想让我去当一名水手,这可是个好行当”。不同的是:一个不想做水手却做了水手,一个想做水手却没有做成。
  德彪西一开始就凭着“我高兴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勇气,硬是闯出了一片音乐表现的新天地来。这位印象派音乐大师的《大海》虽然也是标题性的,但却没有给我们讲故事。
  全曲三个乐章的标题:黎明到中午的大海、浪之嬉戏、风与海的对话。尽管与后两个有诗意的标题相比,第一个标题纯粹是描述性的,但听其乐,却还是诗意盎然。黎明的海面上,薄雾朦胧、水汽蒸腾,平静而又宽广。云开雾散之际,管乐如同格里格的晨景,茫茫的大海波光粼粼,披上了一道迷人的彩霞。这海之美景由外及内,既在听者的耳畔荡漾着,也在听者的眼前展现着,更在听者的内心感受着,在听者的脑海里想象着。
最后编辑aimo6666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6991712286756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9917124143784.jpg[/upload]
TOP
17#

学习。
TOP
18#

应该叫《日出·印象》
TOP
19#

俺的第一版大海,经常听。但不太喜欢唱片中的另两首曲目,所以这张唱片只听大海。

[upload=jpg]Upload/20069917293617515.jpg[/upload]
TOP
20#

對於萊納,我想用"
"洗鍊簡潔"來形容他對這個曲子所展現的管絃手法,.

對於樂曲他沒有多餘的安排指示,在平舖直述中就是能展現出一股與眾不同的手法.

他還有一些片像是 拉威爾的曲子,西班牙作曲家的曲子..算是不錯的.那股音樂感官美感及氣氛的掌握,我特別欣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