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蓝萍------天才中的天才 [复制链接]

1#
怎么搜也只搜到她作的三首歌<<绿岛小夜曲>><<碧兰村的姑娘>><<回想曲>>.
不是说天才就首首都完美,第三首就稍为逊色.
前两首可以说完美,令人惊讶的是作词的功夫也非常棒,即第二首.
我甚至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天才啊 天才.
分享 转发
TOP
2#

现在搞清了是男的,柏杨说他是套曲家,哈哈.有意思.
TOP
3#

溪秀兰 在 2006-9-9 13:16:15 发表的内容
转摘一篇文章,周蓝萍先生和LZ还是老乡呢!!



周蓝萍(1924-1971),湖南湘乡人,抗战时入了在重庆开办的‘中央音乐干训班’,后来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国民党政权和许多大陆的知识分子纷纷来台,周蓝萍就是其中之一。在台的日子里,周蓝萍先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绿岛小夜曲>不仅在中国台湾岛流行,还在东南亚各地流行,被译成多语的歌词。
周蓝萍非常的热爱音乐,经常工作到废寝忘食,甚至生病也不以为意。1971年,周蓝萍抱病为电影<红胡子>配乐,由于工作太劳累,不慎得了急性盲肠炎,为了赶参加影展时间,竟拿止痛乐当救命丹,直到完工后回到家不支倒地才送往医院,但已溃烂成腹膜炎,手术时又引发原有的心脏病,终告不治。不少人都说,如果周蓝萍不那么早逝,国语流行歌曲乐史必须得重写。  
周蓝萍逝世时,<绿岛小夜曲>词作者潘英杰送了他一副挽联:‘低吟绿岛小夜曲,永怀家在山那边’。

周蓝萍先生的名曲:<绿岛小夜曲>,<高山青>,<月光小夜曲>,<回想曲>,<一朵小花>,<山前山后百花开>,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全部插曲,<愿嫁汉家郎>,<碧兰村的姑娘>,<昨夜你对我一笑>,<我有一份怀念>等等。


《高山青》又叫《阿里山的姑娘》或者《阿里山之歌》,还有一个说法乃是张彻的作品。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4#

转摘一篇文章,周蓝萍先生和你还是老乡呢!!



周蓝萍(1924-1971),湖南湘乡人,抗战时入了在重庆开办的‘中央音乐干训班’,后来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国民党政权和许多大陆的知识分子纷纷来台,周蓝萍就是其中之一。在台的日子里,周蓝萍先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绿岛小夜曲>不仅在中国台湾岛流行,还在东南亚各地流行,被译成多语的歌词。
周蓝萍非常的热爱音乐,经常工作到废寝忘食,甚至生病也不以为意。1971年,周蓝萍抱病为电影<红胡子>配乐,由于工作太劳累,不慎得了急性盲肠炎,为了赶参加影展时间,竟拿止痛乐当救命丹,直到完工后回到家不支倒地才送往医院,但已溃烂成腹膜炎,手术时又引发原有的心脏病,终告不治。不少人都说,如果周蓝萍不那么早逝,国语流行歌曲乐史必须得重写。  
周蓝萍逝世时,<绿岛小夜曲>词作者潘英杰送了他一副挽联:‘低吟绿岛小夜曲,永怀家在山那边’。

周蓝萍先生的名曲:<绿岛小夜曲>,<高山青>,<月光小夜曲>,<回想曲>,<一朵小花>,<山前山后百花开>,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全部插曲,<愿嫁汉家郎>,<碧兰村的姑娘>,<昨夜你对我一笑>,<我有一份怀念>等等。
TOP
5#

溪秀兰 在 2006-9-9 13:15:21 发表的内容
咦?俺的看法怎么总是和你相反????《绿岛小夜曲》、《碧兰村的姑娘》、《回想曲》三首歌都很棒!如果强要分个高低,俺也不赞成《回想曲》逊色于其它二者。老兄是没听过好的演绎版本吧??!!


60年代《绿岛小夜曲》在港台风靡一时。

《回想曲》更古典。

这些歌听声音柔美、娇媚、清丽的女子唱来,真是一种享受。


《回想曲》歌词

作词:杨正择   作曲:周蓝萍
  
桃花开放在春天一见桃花想从前  
好像情郎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边  
唱一曲小桃红红上了我的脸  
小桃红唱一曲呀使我想起从前  

莲花开放在夏天一见莲花想从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边  
听一遍采莲曲促成了并蒂莲  
采莲曲听一遍呀使我想起从前  

桂花开放在秋天一见桂花想从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边  
喝一杯桂花酒人比那花娇艳  
桂花酒喝一杯呀使我想起从前  

梅花开放在冬天一见梅花想从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边  
画一幅赏梅图我是那画中仙  
赏梅图画一幅呀使我想起从前
TOP
6#

咦?俺的看法怎么总是和你相反????《绿岛小夜曲》、《碧兰村的姑娘》、《回想曲》三首歌都很棒!如果强要分个高低,俺也不赞成《回想曲》逊色于其它二者。老兄是没听过好的演绎版本吧??!!
TOP
7#

为什么柏杨说他是套曲家
TOP
8#

这俺就没研究啦……

其实,老一辈的作曲家比如周蓝萍、姚敏、黎锦光、王福龄、刘雪庵等等都是天才横溢的人物,往往不得善终。例外的是贺绿汀,由于靠近主流意识形态……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9#

呵呵!最典型的是《何日君再来》的作者刘雪庵,在“文革”被整得死去活来,妻子被整死,刘雪庵倒是活到1986年去世。

其余几位周蓝萍、姚敏、黎锦光、王福龄在香港,奇怪的是他们好象都不长寿。如果当初在大陆,呵呵,现在回头看来恐怕又算是长寿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接纳……
TOP
10#

照你这么说,都是被整死的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