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23195|回复: 190
11#

关于效声,个人理解只是“平衡是大原则”里面的比较主要的一部分,没有“高技术指标”这个基础,再能干的效声技术,也达不到挑剔发烧友的要求。
如果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我完全同意南海十三郎兄“单凭一对耳朵”的做法;如果要尽量满足挑剔发烧友的要求,“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平衡是大原则”两者都必须认真对待。“高技术指标”这个基础怎么确保?耳朵不能给出具体的指标参数吧?所以在“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的过程里我们更多的应该相信和依靠仪器设备;而在“平衡是大原则”的过程里,尤其是效声的过程中,耳朵自然就非常重要了。
只重视效声过程,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忽略了“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的过程里我们更多的应该相信和依靠仪器设备,个人认为这就是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一种最常见的“误区”。也是本帖标题所指的应该回避、纠正的常见做法。
玩摩机就单凭一对耳朵,这样的经历我同样走过,嘿嘿!结果往往是检了芝麻丢了西瓜,怎么就不能检了芝麻又不丢西瓜呢?仔细检查,哈哈!原来是“基础”问题没有解决好哟。
TOP
12#

难道录音师不知道“音乐的神韵”最重要?
通常还原不出音乐的神韵,可不能认为“录音师没有把音乐的神韵录下来”,绝大多数是我们自己系统的问题。
TOP
13#

有别的事,下次再聊了。
TOP
14#

个人知道常见的“误区”还有其他的一些现象,一下说的太多了,恐怕是什么都说不清楚。其实,如果能够从这两个“误区”里走了出来,其他方面的“误区”大概也就具备一定的“免疫力”了,至少是一点即通了吧。
下面还是先讨论如何回避或防止自己进入到这些“误区”吧。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15#

我们应该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呢?
哈哈!“大方向、大原则”确定了,那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常情况就“绝对”是真理!
但是,还是要从“基础”做起,操之过急反而误事。
TOP
16#

为什么要强调——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平衡是大原则呢?
因为,确定了“高技术指标”这个大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高技术指标”,什么动态、瞬态、信噪比、阻尼系数、频率响应特性、频响范围、等等、等等,就有了数字上的参照对比;有了“高技术指标”,也就有了“好声”的前提保证。
而“平衡”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法则,所有的电声器材制造也都遵巡和追求着实现这个法则;只要有了平衡这个大原则,并实现了“平衡”,出来的声音就自然和谐,美妙动听。
但是要真正实现“平衡”,比实现“高技术指标”恐怕还要难上N倍。
TOP
17#

老克 在 2006-9-1 22:38:25 发表的内容
过程都是好玩的,但折腾后的器材出来声音是不是你追求的,,,,,,,,,,,,,,, 烧友们都来谈谈自已走进发烧的酸甜苦辣 ,每个烧友的故事那也是避免走弯路的正面教材啊。。。。。。。。。


哈哈!说的对极了!
TOP
18#

什么是“大方向、大原则”?
个人认为: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平衡是大原则。
TOP
19#

电声系统的最高境界——就是还原录音师希望给我们的声音。或者说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

那么,我们怎样才知道我们的电声系统距离这个“最高境界”有多远呢?靠耳朵吗?我认为还是把握好“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更为可靠。依靠你的必要的仪器设备吧!
TOP
20#

上面说的第一种“误区”就是——只重视效声过程,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忽略了“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的过程里我们更多的应该相信和依靠仪器设备,个人认为这就是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一种最常见的“误区”。也是本帖标题所指的应该回避、纠正的常见做法。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就是滥用发烧补品元件了。结果“补”出来的声音的确是“看得见的补品”,效果十分的明显哟。可是声音完全失去了和谐,甚至失去了平衡。
哈哈!!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道大家可有同样感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