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施瓦茨科埔芙”,建议设置她的唱片资料帖 [复制链接]

查看: 5817|回复: 43
21#

[upload=jpg]Upload/20068712455668466.jpg[/upload]
原文名:Cosi fan tutte
中文名:女人心(全剧完整版)
作曲:Mozart
指挥:Guido Cantelli
演唱:
Elisabeth Schwarzkopf、Nan Merriman、Graziella Sciutti、
Luigi Alva、Rolando Panerai、Franco Calabrese
L'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录音日期:1956.1.27
《女人心》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典范之一。同《唐·璜》一样,它深刻地反映了莫扎特对喜歌剧创作所持有的不同寻常的严肃。在保持喜歌剧幽默气氛的同时,在古典诗剧和奏鸣曲式的框架内,莫扎特和剧作者力图表现的是他们对人性,对人物的心理、欲望和情感的认识与理念。它们表面轻松的形式、它们让人喜闻乐见的情节和音乐表述象那个时代很多艺术作品一样,常常能让当时的人们轻易将之等同于通俗。但那些对世俗现象深刻的呈示,对剧情和整幕的音乐结构的精心安排,使后来尤其是现今的人们不难认识到它们在古典美学之外的哲思,这正好像伏尔泰创作《天真汉》时字句中富含深意的笔触。

另一方面,《女人心》在歌剧的写作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常常被称为“Opera Ensemble”。各种重唱占据了通常是男女主角抒情的咏叹调;乐队远远不是在伴奏,木管的织体不是穿插而是轮流的同人声一起歌唱;管弦乐色彩的对比极其丰富……所有这些音乐上的特征,我更愿意用一句话来说明——那是部你听到序曲后就不舍得放下整部的歌剧。

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的歌剧写作技巧达到了最高峰,它是一部奉王命而写的作品。这是一出滑稽热闹的戏,但这一次莫扎特放弃了描写性格的作法,他尽情发挥了他所有的形式的与和声的材料,造成了一篇佳妙的音乐。人称《女人心》是莫扎特的《仲夏夜之梦》,这说明了我们应该怎样欣赏这篇音乐。
TOP
22#

[upload=jpg]Upload/20068713173959857.jpg[/upload]
中文名称: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英文名称:Ein deutsches Requiem

版本:Klemperer
Conductor: Otto Klemperer
Performer: Elisabeth Schwarzkopf,Dietrich Fischer-Dieskau

专辑介绍:

这首19世纪杰出的合唱作品,表达的是慰藉和温暖。克伦佩勒这一版本曾被不少人批评为演绎过冷。的确,克伦佩勒的速度及节拍非常严苛,但他于处理旋律上的细致流畅感,他于缔造极富形态的强弱度方面,其节奏是层层推进的,但同时允许了许多温柔情感溢现。这个演出是充满人性的温暖与慈悲之心,合唱团在咬字及音质混和方面经过特别苦心的经营,演出水准极高;而舒娃兹柯芙和菲舍尔-迪斯考的组合是众多版本中最杰出的,他们在声音技巧上表现出一派自然神态,令其他所有版本的独唱家们为之失色。
(英國企鹅三星带花,Gramophone史上最偉大百張古典唱片)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安魂曲音乐中的特殊的地位,在于它不但是以德语演唱的(" 德意志" 在此有" 德语的" 及" 德国的" 双重意义)、唱词摆脱了传统的拉丁语经文的规范,而且精神上更富于人性,从天主教的神性转向自马丁。路德以来在德国兴起的新教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是" 德国的" )。
《德意志安魂曲》开始创作于1857年(时24岁)。到1861年,安魂曲已经写了四个乐章。1865至1866年间,为悼念母亲的去世,又增加两个乐章。1868年写出有女高音独唱的第五乐章,此曲才告完成。全曲创作历时11年。最终版本的《德意志安魂曲》共有七个乐章。
勃拉姆斯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词是他自己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圣经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心挑选编缀而成的。
全曲大致分成两部分:在第一至第三乐章的前半部分,与第四至第七乐章的后半部分中与田园诗般的第四乐章分开。前半部分哀悼的情绪与后半部分慰藉与安宁之间,以第三乐章最后的赋格曲巧妙地完成过渡。第一乐章中不用小提琴,用中、低音弦乐与竖琴极好地衬托宁静的哀伤;第二乐章中两个葬礼进行曲管弦乐部分的变化向众赞歌转化,第四乐章木管和圆号以温暖的音色融入合唱和对另一世界更美好生活的渴望,都表现得极有特色。
由于勃拉姆斯极其熟悉《圣经》,唱词编来浑然一气,不落痕迹,只就文字来论,已是大手笔。他写的音乐和他挑选的唱词配合得天衣无缝,在这里虽然也有哀悼,也有悲伤,但是没有传统的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怖,没有奉献、赎罪、超拔的内容,而是代以一种不同的关于生与死的信念: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如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但是有信仰的,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会从上帝那里得到安慰。如果把这里的" 上帝" 换成" 信仰" 二字,就有着更广泛的涵义。
唱词:
1、合唱: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马太福音5:4)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着种子、流着泪出去的,必定欢欣喜乐,带着禾捆回来。(诗篇126:5:6)
2、合唱: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所有他的美荣,一如草上之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彼得前书1:24)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耐心地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它沐了春雨又秋雨。(雅各书5:7)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得前书1:25)而且,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定归回, 歌唱着回到锡安。永恒的欢乐定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到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以赛亚书35:10)
3、男低音独唱/合唱
主啊,求你使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何等短促。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时日,在你的面前如同无有。世人奔忙,如同幻影。他们劳役,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主啊,如今我更何待!我的指望在于你。(诗篇39:4,5,6,7)义人的灵魂在上帝的手上,再没有痛苦忧患能接近他们。(智慧篇3:1)
4、合唱
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我的灵魂景慕渴想全的院宇,我的心灵,我的肉体向永生的神呼吁。住在你殿中的有福了,他们更要赞美你。(诗篇84:1,2,4)
5、女高音独唱/合唱
你们现在也有忧愁,但我要现在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再也没有人能夺去。(约翰福音16:22)你们看我:我也曾劳碌愁苦,而最终寻得安慰。(德训篇51:35)我会安慰你们,就如母亲安慰她的孩子。(以赛亚书66:13)
6、男低音独唱/合唱
世上没有常存的城,然而我们仍在寻找将要到来的城。(希伯来书13:l4)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当主来到时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瞬时,一眨眼之间,在末日的喇叭响起的时候。因为喇叭要吹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的,我们都要改变。那时经上写的就要应验:" 死亡被得胜吞灭。" 死亡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亡啊,你的毒刺在哪里?(哥林多前书15:51,52,54,55)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和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因你的旨意而创造、而生息的。(启示录4:11)
7、合唱
从今而后,在主的泽被中死亡的人有福了。圣灵说:" 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他们的业绩伴随他们。" (启示录14:13)
[upload=jpg]Upload/2006871320552431.jpg[/upload]
TOP
23#

d9 在 2006-8-6 20:45:55 发表的内容
最好自己手头的唱片,听过。
贴出照片,然后稍微介绍一下
大家一起来吧~

[upload=jpg]Upload/2006862155448734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8621555539993.jpg[/upload]
纪念沃尔夫逝世50周年演唱会

作曲:Wolf
演唱:Schwarzkopf
演奏:Furtwangler/钢琴
录音日期:1953.08.12 Salzburg Festival
唱片编号:LP:EMI 1435491、CD:ToshibaEMI TOCE 6064



专辑介绍:

2006年8月3日, Elisabeth Schwarzkopf逝世。今天发布一个专集以纪念她!



富特文格勒作为钢琴家留下的录音仅有1950年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首》(EMI 7243 5 67422 2 2)跟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场纪念沃尔夫逝世演唱会。跟1950年的《勃兰登堡》所不同的是:前者的演奏是富特文格勒作为主要演奏者参与其中的,而今次的富特文格勒甘做“绿叶”为女高音施瓦兹柯普芙做钢琴伴奏!

据施瓦兹柯普芙本人回忆:1952年12月在意大利都灵演出《贝九》期间,富特文格勒“以他那别具魅力的腼腆态度”问她是否已经为沃尔夫音乐会约请了钢琴伴奏。“如果还没有约请,你能否考虑由我来担任伴奏?”施瓦兹柯普芙吃惊地说不出话来。“这样的好运不是每天可交的,我立即同意了。”

第2年夏天的Salzburger,施瓦兹柯普芙几次听到富特文格勒在自己的寓所里:

以一个学生面临期末考试的专注精神在练琴。。。。。。我们多次共同排练;他十分喜爱沃尔夫的音乐并细加品位。应该说他强加上了自己的速度,它们比我惯用的速度要慢一点,但始终很有说服力。。。。。。他的职业道德是绝对无比的。我们曲目中的第一首歌曲的歌词:“难以形容的往日时光”最好地说出了我的感受。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富特文格勒提出这个建议并最终出任第二年该演唱会的钢琴伴奏的原因无非是两个:1.富特文格勒与施瓦兹柯普芙在艺术上的合作非常愉快,包括从1947年勃拉姆斯《安魂曲》到1951年Salzburger的《贝九》;2.富特文格勒本人对沃尔夫很是敬仰。

富特文格勒的弹奏特点侧面体现出他在音乐指挥上的个人特征:协调支配的线条自由与速度变化,低声部区有吸引力,对声乐作品内涵有自己的诠释。

当然富特文格勒不是专业的钢琴家,心理、技巧上都无法与诸如:拉赫玛尼诺夫、霍罗维兹相提并论。说实话,我个人的观点是:53年沃尔夫的演唱会上的富特文格勒只能算是一名音乐学院里中轨中拘的大学生。演奏技法明显不属于技巧型的,甚至可以说是旧派!某些困难的段落如:《无情的女孩》、《夜咒》被他简化以弥补技巧上不足。

但富特文格勒同时又显现出对音乐无比的控制能力。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时常运用踏板和滚动的和弦。他在伴奏时常场运用低音的渲染来烘托气氛,《时光荏苒》中他表现得非常出彩。
最后编辑njlh2929
TOP
24#

[upload=jpg]Upload/20068623562413074.jpg[/upload]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发行时间:1991
指挥:Carlo Maria Giulini
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 & Chorus
演唱:Taddei, Moffo, Schwarzkopf, Wachter, etc.
录音时间:1961
CD编号:EMI 7 63266 2

专辑介绍:

第一幕:伯爵府第的阁楼,房间里。

我们看到一个有点杂乱的大房间,几个箱子摆在正中央,椅子、桌子也都没安置妥当。原来,这是理发师费加罗和罗和伯爵夫人的心腹女佣苏珊娜,他们正忙着准备自己的婚礼。费加罗在安置家具,苏珊娜则想将结婚的花篮放到镜子前,

他们悄悄的避开伯爵的注意,他们计划着未来。因为老爷阿尔马维瓦伯爵的确苏珊娜不怀好意,苏珊娜告诉费加罗要特别小心伯爵的行动。她说:“老爷为什么把这间离他卧室不远的屋子给他俩当新房?很值得怀疑。”

这时苏珊娜因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呼唤而退场,费加罗独自留在舞台上。他对想象中的老爷阿尔马维瓦伯爵挥舞着拳头唱道:“好吧,阿尔马维瓦老爷! 如果你真的想占便宜的话,(伯爵阿尔马维瓦试图恢复贵族对农奴的“初夜权”)我也不是好惹的,我会用千方百计来对付你……” 费加罗唱完就离开了这间屋子。

巴尔托洛医生与他的老管家马尔切琳娜上场,马尔切琳娜手里拿着一张旧契约,读给巴尔托洛医生听:“我借了您的钱。如果无力偿还,我就和您结婚。”这是费加罗写的。原来,这老女人很喜欢费加罗,听说他马上要结婚了,十分着急,她请来巴尔托洛医生帮忙,希望能够找个理由阻止这天晚上的婚礼。

医生很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帮助老管家。医生唱了一段充满复仇快意的咏叹调之后,就走了出去。苏姗娜回来了,看见房间里的马尔切琳娜,就是一肚子气。于是马尔切琳娜和苏珊娜展开一场舌战。这是一首颇风趣幽默的二重唱,结果马尔切琳娜说不过苏珊娜,在苏姗娜胜利的笑声中气哼哼地走了出去。

这时,侍仆凯鲁比诺垂头丧气地上来,他是一个见异思迁的小伙子,对任何女人都中意(这一角色由女高音扮装)。他对着苏姗娜唱起了热情奔放的咏叹调:《啊!热烈的情感占有了我》原来,昨天晚上他和园丁的女儿巴巴里娜幽会的时候,被老爷撞见了。老爷大发雷霆,说要把他赶走,这事儿弄得凯鲁比诺一晚上都没睡好,他想请苏姗娜去和女主人求情,让老爷别解雇他。看着这个小家伙愁眉苦脸的样子,苏姗娜觉得很好笑,便逗弄起他来。突然门外传来老爷的声音。凯鲁比诺吓坏了,苏姗娜让他蜷腿坐进一张大扶手椅里,然后用--条毯子把他盖了起来。

伯爵不知有人在屋子里,跑进苏珊娜的房间后,便完全暴露其好色本性,他馋涎欲滴地向苏姗娜大献殷勤,弄得苏姗娜左躲右闪,同时又得防止他坐到那张藏着凯鲁比诺的椅子上。这时传来巴西利奥的声音,伯爵慌了,他躲在藏着凯鲁比诺的那张大扶手椅后面。

巴西利奥是个卑鄙小人,专门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走进来,以为室内无人,便放心告诉苏珊娜说,最近伯爵夫人与侍仆凯鲁比诺似乎有暧昧。藏在椅子后面的伯爵一听,急得跳出来,要巴西利奥赶快说出实情。于是他们唱出三重唱:“伯爵大骂凯鲁比诺,说昨天晚上他还看见过他在和巴巴里娜调情,苏姗娜听说后便把那被单轻轻地提起来,这下可坏事儿了,凯鲁比诺暴露了。伯爵气得都要疯了,凯鲁比诺则吓得浑身发抖,经过一阵混乱,凯鲁比诺被开除了。门突然开了,费加罗领着一大群人涌进房间,大家手里都捧着鲜花,他们大声颂扬伯爵,因为他宣布废除了奴隶结婚时主人所享有的“初夜权”。伯爵心里明白,这是费加罗的计谋。无奈地接受了大家的颂扬:“这是我应该做的。今晚你们都来参加费加罗的婚礼吧。”

众人们唱了一首欢乐的合唱之后,就退场了。伯爵则把一肚子的火都撒到了可怜的凯鲁比诺身上:“你立刻到军队里去当兵!” 说完,他怒气冲冲地走了。

满面愁容的凯鲁比诺,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费加罗在一边不但不同情他,还幸灾乐祸地唱了起来:“你不用再去做情郎,不用天天谈爱情。再不要梳油头、洒香水,更不要满脑袋风流艳事。小夜曲、写情书都要忘掉,红绒帽、花围巾也都扔掉。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抬起头来,挺起胸膛,腰挎军刀,肩扛火枪,你是未来勇敢的战士…… ” 凯鲁比诺对费加罗所讲的话毫无兴趣,他仍然是满脸苦相,垂头丧气。

第二幕:伯爵夫人的房里

幕启,罗西娜在为自己受到丈夫的冷落而悲叹。她伤心地祈祷着:“爱情的神啊,请哀怜我吧”!苏珊娜进场,随后费加罗也跟着进来,他们三人商量计谋,要合力惩戒伯爵,这样不仅可以使伯爵回心转意,同时也可以保护他们自己的幸福。这个计谋分为三个步骤:先伪造一张告密书,警告伯爵说他的夫人将要与爱人约会,教他多留心来人的行动,使他产生嫉妒心。另一面将凯鲁比诺打扮成少女,做为苏珊娜的替身约伯爵晚上在花园里幽会。最后是伯爵夫人去花园里“捉奸”,让伯爵感到羞愧。男仆凯鲁比诺,这时候唱着一首本剧中最杰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爱情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可知道爱情是什么? 你们谁理解我的心情? 我要把这一切都讲给你们听。这奇妙的感觉我也说不清,只觉得心里在翻腾。我有时欢乐,有时伤心,爱情像烈火在胸中燃烧……”这首可爱的歌打动了伯爵夫人和苏姗娜。他们把费加罗的计划告诉了凯鲁比诺,请他在离开之前帮个忙,凯鲁比诺当然不反对,因为这样他可以参加苏珊娜的婚礼,顺便接近园丁之女巴巴里娜。这时,苏姗娜拿来一套漂亮的女式衣裙边为凯鲁比诺穿戴好,三人依计行事。

不久,伯爵来到夫人房门前,敲门请求进入,罗西娜让凯鲁比诺赶紧藏到隔壁的卧室里,苏姗娜也藏在了窗帘后面。罗西娜打开门,果然,是她的丈夫阿尔马维瓦,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封告密信气得浑身发抖。他追问夫人:“为什么这么半天才打开门,是不是有个男人藏在这里?”夫人故意回答说:“没有”伯爵不相信,他推了推卧室的门,却怎么也推不开,原来是凯鲁比诺从里面反锁上了。气急败坏的伯爵说要去找工具把门劈开。

趁伯爵和夫人走开的一刹那,凯鲁比诺从卧室里跑了出来,苏姗娜让他快点逃走,可是,这屋子所有的门都被关死了,他们只得打开阳台的门,凯鲁比诺心一横,跳了下去。苏姗娜跑进卧室,从里面又把门反锁上了。

伯爵拉着夫人回来了,他手里举着一把大铁锤和一把钳子,气冲冲地橇门。可是,门橇开之后,真是让他大吃一惊:里面的人是苏姗娜。伯爵夫人松了一口气,她反过来指责伯爵太不相信人。伯爵很尴尬,连忙向妻子赔不是。园丁安东尼奥匆匆跑来,他报告夫人说,刚才有一个人从夫人的阳台上跳了下去,还碰掉了一个花盆,伯爵听后又起了疑心,幸好费加罗及时赶到,说刚才跳下去的是他,他想在夫人的房间里和未婚妻相会,又被伯爵撞见会难为情,所以跑掉了。说着,他还假装一瘸一拐的,说是刚才崴了脚。

这时,马尔切琳娜和医生巴尔托洛、音乐教师巴西利奥来了,他们得意地宣布:费加罗没有还钱,现在他必须履行约定:娶马尔切琳娜为妻。证婚人就是医生巴尔托洛。

这个消息使在场的人表情各异:洋洋得意的马尔切琳娜和医生、幸灾乐祸的巴西利奥和伯爵、可怜巴巴的苏姗娜、满怀同情的伯爵夫人、不知所措的费加罗--唱起一首可笑的七重唱。

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

伯爵在大厅中踱来踱去,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奇怪。

苏姗娜来了,他对苏珊娜说:“别再想着和费加罗结婚了,他必须娶马尔切琳娜,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苏姗娜很伤心,伯爵趁机引诱她,说自己很爱她,请她在晚上到花园里和他幽会。这个建议正中苏珊娜的下怀,苏珊娜答应了,伯爵不知是计非常高兴地离开了客厅。

这时费加罗上场,苏珊娜急忙告诉他说,她已完全掌握了主人,因此官司一定会赢。说完苏姗娜走了。没想到这些话竟被伯爵听见,他唱出庄严的快板咏叹调:“我失去幸福,而由男仆获得它,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费加罗、马尔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还请来法官古兹曼一齐走进客厅。他们坐下来后,一场紧张的讯问开始了。法官古兹曼问马尔切琳娜:是要钱,还是要人? 马尔切琳娜说,她要人,她要费加罗娶她为妻。这件事儿看上去好像是没商量,可是不知怎么的,竟然调查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来马尔切琳娜是费加罗的母亲,巴尔托洛是他的父亲,三个人热烈拥抱。庆祝一家人的重逢。伯爵与法官则目瞪口呆,而晚来了一步的苏姗娜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主人再弄什么手段我都不怕了!一首妙趣横生的六重唱后,伯爵与法官下场。

再次上场的是伯爵和园丁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唠唠叨叨地告状说,那个讨厌的凯鲁比诺还没有去从军,他在女儿巴巴里娜的房间里发现了他的帽子。并说他扮装成女人在这里厮混。伯爵愈听愈气,说一定要抓住他,这两个人也下场了。

罗西娜与苏珊娜上场,她们站在伯爵看不到的地方,商量怎样去进行今夜的新计谋。罗西娜很忧伤:不得不和女仆一道来捉弄自己的丈夫,这实在是令人难堪。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能让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宁愿这样去做。信写好了,罗西娜从头发上摘下一根发卡让苏姗娜别在便条上,并让她写上“若同意约会,请把发卡还给我”这一行字。她们听得有人来,便将信藏在苏珊娜的怀中。

一群村姑来到这里,领头的是巴巴里娜,园丁的女儿、凯鲁比诺的情人。她们是来向夫人献花的,她们合唱着要把鲜花献给伯爵夫人,夫人接受了凯鲁比诺献的一束花,并向苏珊娜说:“这个人是谁?怎么有点眼熟?正说着,怒气冲冲的伯爵带着安东尼奥来了,他们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怪样子的姑娘不是别人,正是男扮女装的凯鲁比诺。并把凯鲁比诺抓住,巴巴里娜忙向伯爵哀求说,请将凯鲁比诺赐给她做丈夫。伯爵什么也没答应。凯鲁比诺慌慌张张地跑了,巴巴里娜和姑娘们也走了,大家要去为费加罗的婚礼做准备。

苏姗娜趁机把约会的便条塞进伯爵手里,他喜出望外,也离开了客厅。费加罗上场,参加婚礼的人们进来,典礼即将开始,苏珊娜把刚才的情书交给伯爵,伯爵让封口的别针刺痛了手指,因此把别针拔掉丢在地上,他毫不介意地向大家宣布酒宴开始,大家合唱颂赞伯爵。

第四幕:城堡中的庭园

巴巴里娜奉伯爵的命令,提着灯在地面上寻找刚刚被伯爵丢掉的别针,她唱着:“运气多坏的别针,竟没能找到……”。原来,伯爵看到了便条上的字,才知道还有一根发卡的事儿。他命令巴巴里娜必须找到它,否则,就别想和凯鲁比诺成亲。这时,费加罗和他的母亲马尔切琳娜上场了。他们看见巴巴里娜,便问她这是在乾什么。巴巴里娜老实地说伯爵要他找苏姗娜给他的一根发卡。

费加罗一听,顿时满心疑惑:这可不是他的计划呀!莫非……? 他从马尔切琳娜头上取下一根发卡,交给巴巴里娜,说这就是苏姗娜的发卡,赶快拿去交给老爷吧。她接到别针后先去告诉苏珊娜及凯鲁比诺,然后找老爷交差去了。

这边,费加罗怒火冲天,便向其母亲说:“所有的女人都是不忠实的。他一定要报仇。说完愤怒地下场了。而马尔切琳娜却不相信苏姗娜是个水性扬花的女人(她曾经领教过苏姗娜为维护婚姻幸福的厉害劲儿),因此决定赶快去告诉苏珊娜。以免她受到伤害。在唱了一段有趣的咏叹调之后,她也匆匆地走了。天色更加暗了。巴巴里娜提着一个篮子悄悄地走进花园,她是来给藏在花园里的凯鲁比诺送饭的。

费加罗带着巴西利奥与巴托洛上场,他请这俩人帮他忙先躲在园子的角落,他请这俩人帮他忙,先躲在园子的角落,等听到费加罗口哨声时,大家一起从藏身的地方冲出来,抓住可恨的伯爵和该死的苏姗娜。巴西利奥唱着“世间的男子醒醒吧!女人都是祸水,不要让她们欺骗了……”唱完下。费加罗万分痛苦,他叹息道:“世上的男人们啊,睁开你们的眼睛吧!女人个个是魔鬼,再不要受她们的骗了!”他也藏在夜色中的花园里。

伯爵夫人等着苏珊娜,讲好在这里互换衣服,以便扮装苏珊娜的模样。并唱出一首伤感的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时光? 幸福和爱情在心中激荡。何处是那海誓山盟? 甜言蜜语在何方? 充满喜悦的快乐的日子,仅仅一瞬间就消失……”苏珊娜上场与伯爵夫人互换服装。发现费加罗躲在一边窥视她们,她故意唱一首歌使他焦急:“美妙的时刻将来临,倚在情人的怀抱里,多么幸福啊,多么欢欣!如今的心情再也不感到郁闷, 谁还能乾扰我的幸福。啊,看四周景色多迷人,这里美好的一切都充满爱的气氛 夜晚多幽静,幸福时刻将来临。来吧,亲爱的! 穿过青翠的树林,来吧,来吧,我向你奉献玫瑰花环和我的心!唱完之后,苏姗娜也躲起来不见了。只剩下穿着苏姗娜衣服的伯爵夫人站在明处。

费加罗听了极为愤怒。有人来了是凯鲁比诺,他把伯爵夫人罗西娜误以为是巴巴里娜了,高兴地上前亲吻她,待发现弄错了时,已经晚了伯爵来到了花园里,正看见凯鲁比诺在调戏“苏姗娜”,他叫人来绑走了这个倒霉蛋。

现在,伯爵终于得到机会了,他满心欢喜地对着“苏姗娜”,甜言蜜语地说些情话。因园里一片黑暗,因此看不见其他的人。在花园的另一头,费加罗这时候忍不住出现,他最初以为在他面前的就是伯爵夫人,后来听了她声音,认出是苏珊娜化装的,便将错就错,也气气苏姗娜。于是,他对着“夫人”也来了一段甜言蜜语。苏珊娜嫉火大起,而露出本来面目。费加罗得意地笑了。伯爵又现身,苏珊娜连忙又恢复夫人的作态,拉着费加罗走进右面亭子。伯爵见此又惊又怒,大叫来人,赶快来捉奸,费加罗吹了一声口哨,医生巴尔托洛、音乐教师巴西利奥、还有园丁安东尼奥等人统统跑出来了,他们手里还举着火把,把花园照了个灯火通明。伯爵看到众人都来到,便气汹汹地打开右边亭子的小门,大叫奸夫淫妇出来。没想到从里面出来的是凯鲁比诺、巴巴里娜、马尔切琳娜、苏珊娜与费加罗,却没有夫人在内。正当伯爵怔住时,伯爵夫人从左边的亭子里出来,伯爵刚才的威风全失,敢情他是在对自己的夫人大谈爱情呐,羞愧的他又一次向夫人请罪。最后,灯光复明,伯爵批准了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在全体欢乐地合唱中结束落幕。

另找到两张图,似乎都是同一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8623593873249.jpg[/upload]
最后编辑njlh2929
TOP
25#

[upload=jpg]Upload/20068712295359363.jpg[/upload]

舒伯特艺术歌曲12首

版本:Schwarzkopf 施瓦茨科普芙, Fischer 菲舍尔
发行时间:1952年
专辑介绍:
 
  曾经认为施瓦茨科普芙也许会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唱得太典雅华美,担心她可能会唱得太像会事儿的,不想她是唱得清丽无比,还带点儿幽峭的意味。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应该是林间小溪,应该是幽谷芳草,不该带上丝毫富贵气息的,否则真是抹杀了天然情趣。如果失去了阳光和清风的照拂,这里还能剩下什么呢?菲舍尔的钢琴,带点儿忧忧之息,然而却色彩多变,有时候还能把施瓦茨科普芙的声音托起,此时真有一种云霞拂身的感觉。
  1952年菲舍尔已是到了他的黄昏岁月,然而却也被施瓦茨科普芙出色的歌声激发出难得的浪漫气息来,于是成就了这个珍贵的录音。施瓦茨科普芙恰像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神,她只款款站在那里,将舒伯特清幽的音乐之流潺潺引来,舒伯特那些流过无数不知名奇异胜地的旋律之溪仿佛因此而获得了清新的生命。而我们顺着这股溪流走过去,就看见了站在上游顶端的歌唱家本人。
  能够得到爱德温·菲舍尔这样的大师来伴奏——其实在舒伯特的歌曲里,钢琴所占的地位之重要,已经不能用“伴奏”一词——当然是近乎奢华的了,当我们像是感觉到钢琴声与人声参差而飞这种情景时,谁能够不面对此种情景而生叹绝之感呢?
TOP
26#

[upload=jpg]Upload/2006862346556348.jpg[/upload]
普契尼:图兰朵
Puccini: Turandot

版本:Serafin, Schwarzkopf
发行时间:1997年

指挥:Tullio Serafin
演唱:Maria Callas, Elisabeth Schwarzkopf, Nicola Zaccaria, Eugenio Fernandi, etc.
乐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录音时间:1957.7

专辑介绍:

这部3幕歌剧据意大利剧作家戈齐(CarloGozzi,1720—1806)的5幕同名寓言剧,由阿达米(Giuseppe Adami)与席莫尼(Renato Simoni)撰脚本,作于1921—1924年,逝世前仅完成第三幕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阿法诺续成。其故事素材似乎取自17世纪末介绍到欧洲的波斯《仙女之箱》。此剧1926年4月5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指挥为托斯卡尼尼,首演之夜,剧情到第三幕柳儿自刎时,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挥棒对听众说:“就在这里,普契尼放下了笔。”全剧首演为次日。这部歌剧的3幕为:第一幕,北京紫禁城前。持续的行板,表示图兰朵的动机。黄昏,广场上的各式人听官吏宣读布告,布告上说,图兰朵公主将下嫁给猜中3道谜底的人,如果猜不中就会被斩首。波斯王子因猜不中,月亮出来时即被处以极刑。人们骚动着,向皇宫拥去。人群中丫环柳儿(Liu)搀扶着鞑靼逊王帖木尔(Timur),当柳儿哀求旁人帮着扶起被挤倒的铁木尔时,铁木尔儿子卡拉富与父亲相见。周围百姓被驱散,传来刽子手要行刑的叫声,铁木尔称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柳儿称“我一直无法忘记王子的笑容”,表示她内心的爱慕。刽子手磨斧子,高唱《上油,磨利斧子》,即将被处刑的追求者高喊“图兰朵,冷酷的美人”。在东方氛围中,描述死刑的执行,合唱告终后,刽子手退场,众人在广场上仰望夜空,唱《月亮怎么还不出来》。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在月光下押到刑场的波斯王子脸色苍白,大众合唱“可怜的年轻人,请公主赦免”,卡拉富则诅咒冷酷的公主。在月光下,图兰朵上场,众人跪下,她默默拒绝大众的请求。卡拉富被公主美貌倾倒,忘我地自语:“美如天仙,宛如梦境。”众人都下场后,只剩下帕木尔、柳儿和卡拉富,卡拉富念叨着图兰朵,想跑到城墙边去敲锣,决心参加猜谜。3位大臣平(Ping)、彭(Pong)与潘(Pang)带着面具出场,忠告说:“你想干什么,快转身,否则生命难保。”3人说:“美丽的公主也不过是一张脸两只手两只脚的女人。”侍女要大家安静,因为公主在休息。3位大臣告诉卡拉富:3个谜是无法解开的,最好快快回去。卡拉富表示:“只有我才是她的恋人。”帖木尔悲哀地对他说:“你想遗弃年老的父亲吗?”哭泣的柳儿则唱咏叹调《请听我说,王子》(Signore,ascolta),哀求王子不要去冒险。卡拉富被感动,唱咏叹调《柳儿别哭》(Non Piangere,Liu),一边安慰柳儿,一边表示坚定的决心。卡拉富不顾大家劝阻,跑到墙下大喊3声图兰朵的名字,尽管柳儿等高喊“死亡”,他还是用力敲了3声锣,以示求婚。乐队奏图兰朵主题,高官称一切都完了,帖木尔与柳儿为之哭泣。

第二幕第一场,幕间剧。大帷幕上有各种装饰,平、彭、潘3人各带随从上场,平唱《命运的铜锣在圣殿响起》,3人唱中国风味的三重唱,他们计算为破谜处死的已有13人,反对参与这残酷的游戏。后面又传出《磨利斧子》的合唱,3位大臣哇庆祝婚礼的《为她铺上柔软的被子》,据说此旋律采自中国皇帝去寺庙礼佛时的音乐。喧闹起,3人说又有人要被斩首,以进行曲节奏换场。第二场,皇宫前广场。8位官员拿着写着图兰朵谜题与答案的案卷,众人交头接耳,3位大臣也上场,年老的皇帝坐在最高层宝座上。卡拉富站在阶下,帕木尔与柳儿则在围观群众中,百姓跪伏在地,齐声赞颂皇帝。皇帝劝说卡拉富取消求婚,卡拉富拒绝。进行曲声中,侍女们在台阶上撒下鲜花,台后传来童声之歌,图兰朵登场。她微视卡拉富后,以威严的口气唱咏吧调《过去的故事》(In questa Reggia),叙述她祖母遭入侵的鞑靼人俘虏凌辱后悲惨地死去,说她是为了替祖母报仇,才以这主意使外来的求婚者赴死。她说,没有人能占有她,冷酷地唱:“外邦人试试看,谜题有3个,死亡只有一次。”卡拉富也回答:“谜题有3个,死亡只有一个。”猜谜开始,第一个谜题是“在黑暗中,幻影如彩虹飞舞”。公主说:“这幻影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它为了在每个人心中苏醒,便在每一个晚上诞生,在清晨死亡。”卡拉富回答:“希望。”官员打开答案,表示正确。图兰朵走到台阶中段,说出第二个谜语:“像火焰非火焰,失去了生命就会冷却,梦见征服就会复燃,颜色如夕阳艳红,声音清晰可闻。”卡拉富想了一会儿答:“一见到公主双眼就燃烧、苦恼的是热血。”答案正确,大家欢呼。公主愤怒地走下台阶,第三道题是:“冰冷给你火焰,从火焰中得到更冷的冰。若盼望自由就成奴隶,想当奴隶却变成国王。”卡拉富脸色苍白地陷入沉思,图兰朵逼问,一会儿卡拉富跳起来说:“而今胜利属于我,我的火焰会使冰融化,那就是图兰朵!”群众庆贺合唱,欢呼谜已被彻底解开。图兰朵跪在皇帝前说,“请不要把清纯的处女交给陌生人”,又面对卡拉富说:“我不会成为你的!”皇帝却说誓言是神圣的,众人呼应。卡拉富说,“刁蛮的公主啊,我真心爱你。”他对图兰朵说,解除婚约只有在天亮前回答一个问题,说出他的名字。众人歌颂皇恩,送他入宫。

第三幕第一场,皇宫内庭。夜,卡拉富听着远处传来“谁能不准睡觉”的声音,唱著名的咏叹调《无人入眠》(Nessun dorma),他坚信黎明一到,胜利就会属于他。平、彭、潘上场,把一个美女推给卡拉富,美女向卡拉富献媚。3个官吏又以财物诱惑,见美女与贿赂都不发生作用,对卡拉富说:“如查不出你的名字,我们都会被杀死,请你快离开这里。”卡拉富坚持“我的希望是图兰朵”,大家拔剑指向他,想逼他说出名字。这时舞台后传来“我们知道了”的喊声,士兵把帖木尔和柳儿押上来,图兰朵登场。图兰朵一声令下,先审帖木尔,柳儿挺身而出说,只有我知道他的名字卡拉富想去救柳儿,反被逮捕,柳儿当着卡拉富的面被拷打,图兰朵问她为什么不愿说出名字,她说“这是爱情的力量”。柳儿唱《隐藏在心里的爱比痛苦更坚强》(Tanto amore segreto),她对图兰朵说,我沉默地把他的爱给你,我虽然会失去一切,但这是心爱者最珍贵的礼物。这时大众叫道“杀头,杀头!”刽子手出现,柳儿唱咏叹调《公主你冰冷的心》(Tu che di gel sei cinta),她说公主你懂得爱后,冰冷的心就会被热情的火焰融化。趁卫兵不注意,她拔剑自刎,普契尼原作到此为止。续完的内容是,帖木尔靠在柳儿尸体边痛哭,送葬的队伍远去后,卡拉富与图兰朵的二重唱。卡拉富扯去图兰朵的面纱,说冰冷的公主,你应看看这为你而流的热血。图兰朵表示,即使面纱拿掉,我的心仍在天上。卡拉富强行亲吻,图兰朵自语:“我究竟怎么了?我输了?”她的心终于融化,流下了眼泪。台后传来优美的歌声,人们庆贺黎明来临,卡拉富的爱情诞生,图兰朵唱咏叹调《泪水盈眶》。卡拉富说:“今天公主已属于我,我要把名字和生命都献给你,我是鞑靼王子卡拉富。”图兰朵拉着他的手走向大众等待的广场。第二场,皇宫前广场。早晨,在进行曲下,皇帝坐上宝座,大众高呼万岁。图兰朵与卡拉富上场,图兰朵说,“父亲,我已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叫作爱。”卡拉富与图兰朵拥抱在一起,群众高唱“太阳,生命,愿一切永远”的合唱祝贺他们幸福,剧终。
TOP
27#

[upload=jpg]Upload/2006862349214671.jpg[/upload]
理查·施特劳斯:随想曲
Richard Strauss: Capriccio
发行时间:2000年
指挥:Wolfgang Sawallische
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
演唱:Hans Hotter, Anna Moffo, Christa Ludwig, Elisabeth Schwarzkopf, Eberhard Wachter, Nicolai Gedda,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etc.
录音时间:1959
CD编号:EMI 7243 5 67394 2 0
专辑介绍: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因家庭环境的关係,自幼学习音乐,随后拜宫廷乐长麦耶为师,16 时作品就被公开演奏。

早期风格倾向於古典及浪漫乐派,1886 年和俄国指挥兼作曲家李特交往,受其影响开始深入研究李斯特和白辽士的作品,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由於毕罗的关係,对他后来的指挥活动有很大的啟示与帮助。而与华格纳的姪女莉特结婚后,加上平日的耳濡目染,逐渐感染了华格纳的风格。

理查‧史特劳斯生於慕尼黑,其父亲是个法国号演奏家,给了他一个很好的音乐环境,自六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音乐理论与作曲。理查‧史特劳斯中断大学生涯前,尚未看出他有任何作曲的天份。

  1885年,二十一岁的他前往迈宁根担任助理指挥,开始从事指挥工作;隔年他升任首席指挥。在当地一位小提琴家影响下,理查‧史特劳斯开始从事创作,以交响诗《义大利之行》引起大眾注意,从此他开始创作交响诗。

  1890年左右,理查‧史特劳斯以两首交响诗《唐璜》、《死与变容》成名。首部成熟的交响诗《唐璜》,以澎湃的气势、清新流畅的弦律栩栩如生的描绘唐璜的几次豔遇与死於决斗的场景。《死与变容》这部带有些哲理性与描绘性的交响诗,音乐充满热情,不似标题那般严肃。理查‧史特劳斯后期交响诗作品更为精緻,以《唐吉軻德》与《英雄生涯》为代表。

  以交响诗成名后,理查‧史特劳斯转而尝试创作歌剧。前二部歌剧作品《莎乐美》及《埃莱特克拉》都引起很大的争议,前者採用王尔德话剧的德文本为剧本,情节大胆、音乐充满肉慾,音乐虽以强烈的节奏感与丰富的色彩吸引听眾,不过剧情却仍吓到当时的民眾;后者则由剧作家霍夫曼撰写剧本,音乐与《莎乐美》一样,直接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剧情紧凑且具有压迫感,深深抓住观眾的心。

  理查‧史特劳斯与霍夫曼继续合作,但开始改变风格,作品有重大的改变。1910年推出由霍夫曼所写的剧本--歌剧《玫瑰骑士》是他俩合作的首部喜剧作品,音乐不似前两部作品複杂,十分自然,推出后受到热烈的迴响。同类型风格的歌剧还有独幕歌剧《阿理阿德涅在纳克索斯》、《阿拉贝拉》、《沉默的女人》。

  1930年代后,理查‧史特劳斯开始寻求较为平静的生活,他继续从事指挥的工作,却因后来纳粹事件,让他无法与他的犹太人编剧继续合作,让他颇为沮丧。二次大战期间,他与纳粹支持者处的水火不容,还必须保护他的犹太媳妇。当他的剧院因德军撤退被烧毁时,理查‧史特劳斯谱写一首由二十三把絃乐器所构成的弦乐曲《变形》,算是哀悼所有在战争中失去的一切吧。最后一首作品《四首最后的歌》於战后发表,曲中传达一种宁静、温柔、信心、听从天命的情境。

理查‧史特劳斯於1949年过世。

《随想曲》是他的的 最 后 一 部 歌 剧, 探 讨 了 歌 剧 本 身 , 特 别 是 那 永 久 不 止 的 音 乐 与 歌 词 之间 的 冲 突 。 Strauss 以 其 超 越 的 创 造 力 , 把 这 些 关 系 通 过 同 时 被 作 曲 家 和 诗 人 追 求 的 年 轻 貌 美 女 伯 爵 与 其 正 在 疯 狂 追 求 一 名 演 员 Clairon 的 伯 爵 兄 弟 之 间 的 关 系 表 现 出来 。
TOP
28#

[upload=jpg]Upload/20068713211255480.jpg[/upload]
中文名称:费加罗的婚礼
英文名称:Le nozze di Figaro

版本:Karajan, VPO, 1950
发行时间:1999年
作曲:莫扎特
TOP
29#

[upload=jpg]Upload/20068713364964428.jpg[/upload]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D小调第九号交响乐 OP.125
英文名称:Beethoven: Symphony No. 9
别名:最后的贝9

版本:LUCERNE1954
发行时间:1996年
作曲:Beethoven
指挥: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
独唱:Elisabeth Schwarzkopf (Soprano).Elsa Cavelti (Contralto).Ernst Hafliger(tanor).Otto Edelman(Bass)
演出:Festwochenchor(卢塞恩音乐节合唱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英国爱乐管弦乐团)
录音:1954 .8.22瑞士卢塞恩昆斯大厅
CD编号:TAHRA FURT 1003

专辑介绍:

这是大师最后一次指挥贝9。
每次听见唱片最后的掌声片段时总是颇有感慨:善良的人们啊,你们是否察觉到幸运之神的宠爱?

就在三个月后,大师在巴登-巴登因为感冒引发肺炎突然仙逝。原本他正准备率柏林爱乐赴美演出,显然死神根本没有准备让美国人有机会弥补曾经因为愚蠢犯下的错误和留下的巨大遗憾。
死神从不原谅无知!

与众人对其逝世消息的震惊相反的:大师似早已听见死神的脚步声。在指挥完LUCERNE贝9他说:"我的一只脚已踏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两个月后因感冒刚入院的时候,大师显然就不打算再活下去。

大师的晚年是充满悲剧性的。他常象个孩子般地说:"我不快乐。我找不到快乐的理由。”

大师终究未能等到属于他的时代的降临,他终生未能得到世人对他崇高的纯艺术精神的赞赏;他也终生未能得到世人对他优柔寡断性格的谅解。他甚至在最痛苦的时刻都无法知晓其实有善良的人们(梅纽因父子)始终在为他的声誉而战斗,至少在那艰难的岁月大师也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安慰。他的许多唱片始终销量不佳,当他在世的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作品,除了真正聆听过他的音乐会的人,并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
尽管战后他表面上的声誉和艺术家的威望已经恢复,敏感的大师在风烛残年之时却是最不快乐的。这个世界令他疲倦不堪,更甚者:世人让他绝望。他或许觉得最后的任务只是留下一张足以总结他一生的唱片,让这张唱片去为他伟大的灵魂代言,让这张注定将永远闪光的唱片去为这个世界绽放不灭的光芒!

这张唱片里的演出并不能算是一出登峰造极的杰作,她也不是非常动人。听力的下降使大师无法再做技术上的探讨和创新;陌生的英国爱乐乐团无法做到柏林或者维也纳爱乐那样的和大师的高度默契;临时组建的卢塞恩合唱团淡薄乏力;独唱演员虽然技巧甚佳却吝于投入;没有任何一个条件证明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演出。
但她却无可置疑地成为音乐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真正了解大师的人们都懂得这张唱片真正意味着什么:她不是贝多芬的贝9,她从头到尾都透露着死亡的信息,她是来自死神的邀涵。她充满着凝重,肃穆和语言文字无法描述的深远意境,这种意境甚至无法用"崇高"来形容。她对原作并没有什么新的启示和贡献,但对大师悲剧性的一生,这张唱片却是抚慰受伤灵魂的无上天籁。
TOP
30#

[upload=jpg]Upload/20068712594793392.jpg[/upload]
中文名称:第二交响曲"复活"
英文名称:Symphonie No.2 "Resurrection"
作曲  马勒
版本:Klemperer, Ferrier, Vincent; 克伦佩勒; 1951年荷兰
专辑简介:



  可能是因为这张唱片绝版的太久了,很多朋友包括一些乐评都没有听过这张唱片。所以大家一直以来对Otto Klemperer的Mahler第2的演绎总是局限在他61年为EMI在阿比路录制的那个版,事实上老头有7版“复活”传世。EMI61年版远不是他最佳的演出,不过是因为EMI再版太多,容易购买。乐评对这张唱片评价这么高我一直觉得有点不解,那时老头精力大不如前,音乐刻画的死板的很,乐团水平实在不是高,整个录音感觉一直是拖拖拉拉的完成的。但是就是这么一张不能代表老头最高水准的唱片却也被历来奉为“复活”的决定盘,真是有点无奈。
  那要说到老头指挥“复活”的最佳体现,这张51年7月12号在荷兰音乐节上指挥Concertgebouworkest, Amsterdam的现场才是实质名归。这年的4月老头带领Wiener Symphoniker去美国巡回演出,过程中就为美国的观众演出了几场“复活”。5月份应VOX公司邀请又录制了该作品,这也是他第1次走进录音棚录制“复活”。但是一年前他在澳大利亚的演出指挥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的现场后来被DOREMI公司整理挖掘出来了,所以VOX的就成了最早的录音室版而不是最早的录音了。7月份他顶替有事不能成行的Carl Schuricht去Amsterdam参加荷兰音乐节的开幕式。本来是打算演出贝9的,但是老头对美国的演出很不满意,执意把演出改成“复活”,于是就和Ferrier、Vincent合作留下了这个录音。
  这个现场有着疯狂一般的魔力,老头好象把对Wiener Symphoniker不如意的地方全部发泄在荷兰音乐家的身上,但是Concertgebouworkest Amsterdam是什么乐团?别忘了他们是更疯狂怪异的Mengelberg魔鬼训练大法训练出来的。于是整场演出两方就好象较着劲,速度是越来越快,效果越来越猛烈。老头残暴的指挥这乐团,乐团毫不服气的回应。这样导致有些地方都感觉有些失控,乐手之间的配合都有点差错。但是这种狂热的音乐氛围终于在老头的手上很好的掌握住了,整场演出虽然有些凌乱,甚至错误的地方。但是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完成度。
  这场演出最早成形于CD是DECCA的历史系列(该系列真实名演如云啊,可惜都基本绝版)。后来不知为什么留声系列和传奇系列都没有再版(DECCA没有再发行的好唱片有何止这一张啊)。造成很多乐友都没有能够听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不过后来意大利的GUILD和德国MEMBRAN公司都再版发行。GUILD声称动用的是荷兰广播公司的录音母带,MEMBRAN则还是老习惯用LP翻录。至于ARCHIPEL这样的厂牌音源来源就不知道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