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上的新约圣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2150|回复: 5
1#
唱片上的新约圣经
汉斯•冯•彪罗曾经将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圣经”。不过,他自己并未全部公开演奏这些作品,只是编订了一套带注释的乐谱。直到1905年,法国的爱德华•雷斯勒才第一次在音乐会上系列演奏全套奏鸣曲。1927年,阿特尔•施那贝尔在贝多芬百年忌时举办的大演奏会使世人相信彪罗所见不错。在本世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成为钢琴家们最重要的保留曲目,并有无数录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著名钢琴家的录音,特别是全集录音。
1935年,施那贝尔完成了第一个全集录音。直到今天,这套唱片仍然被公认是后人不可逾越的丰碑。一些当时的评论家认为施那贝尔技术有瑕疵,错音太多。公正地讲,施那贝尔在那个时代属于技术相当优秀的钢琴家。他可以出色地控制音色、层次和速度,像贝多芬晚期作品中经常使用的颤音,处理起来更是游刃有余。他是真正看到贝多芬精神深处并能在钢琴上表达出来的音乐家。他看到了贝多芬晚年时的宽宏博大和坚强隐忍,也只有他能在第32的慢板乐章中弹出那种冷冰冰的感觉,听众仿佛漂浮在茫茫宇宙之中隐隐约约看到天国。他知道贝多芬真正的创作意图和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因此敢于用远超过乐谱表记的速度来演奏第29的开始乐章,即使出现错音也在所不惜。而在第三乐章,他的速度又比别人都慢,并时刻保持着巨大的张力。正像他的老师莱切蒂斯基所说:“阿特尔,你不是一个钢琴家,而是一个音乐家。”
EMI在二战结束后希望在施那贝尔的录音之外再出版一套有分量的录音。制作人李格首先想到的是来自英国的同胞所罗门。不幸的是,所罗门在录制完晚期的6首之后突然患中风而终止了演奏生涯。比起其他大钢琴家来,所罗门的录音并无特别抢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也无懈可击。他在每个方面都可能是仅次于最好的。综合而言,他的录音可以列入我们这里提到的最优秀版本行列中。
为了完成预定目标,EMI又请来了瓦尔特•基塞金重新录制全集。事实上,基塞金最早公开演奏它们的时间仅晚于雷斯勒,当时他才21岁。不幸再次发生了,在录制到第15的第三乐章时,他突然去世,只留下了22首完整的录音和半个第15。他是德国大钢琴家中仅有的其师承关系不能上溯到贝多芬和车尔尼的人,和施那贝尔几乎正相反,他是一个天生的钢琴家(这个称呼不代表任何褒贬的含意)。他曾经以演奏普罗科非耶夫而闻名,后来被公认为演奏法国印象派音乐的权威。这位钢琴家兼昆虫学家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使我们知道什么是精确和忠实原作。他像照相机一样把乐谱刻在自己头脑中,并“轻松”地把视觉的音符和表情记号“翻译”成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听起来几乎未受到任何刻意的处理。他的音阶和琶音使所有钢琴家羡慕,它们听起来就和在印在乐谱上一样清晰流畅。在第13的开头部分中,他明确地按照乐谱弹成顿音而不失朦胧,而其他钢琴家们都被贝多芬所标记的“幻想风的”所迷惑而处理成连音。这套唱片(东芝EMI)的美中不足在于录音时麦克风摆得太近,演奏家的呼吸声有时干扰了琴声。欧洲EMI长期未再版这套唱片,使其知名度大减,实在不应该。
威廉•巴克豪斯曾在李斯特的学生达尔贝特门下学了一年琴,还为勃拉姆斯演奏过,可以想见,他是德奥演奏传统的最好继承人。他在HMV和DECCA各留下了一套全集录音。哈罗得•勋伯格称他的风格“孤高冷峻、超凡脱俗”。这个概括似乎不能完全涵盖他的优点。他是最客观的钢琴家,从不考虑与音乐无关的东西,听众在欣赏他的唱片时很容易就忘掉演奏家的存在,只剩下贝多芬的音乐。在第28结束乐章气势磅礴的赋格中,只有他不给听众以喘息的机会,而在第27中,那回旋曲动人的旋律久久在人耳边回荡。
威廉•肯普夫一生保持着对贝多芬音乐的热爱。他在柏林的老师巴尔特也是李斯特的学生。由于曾三次录制全集,使他成为演奏贝多芬的最重要的钢琴家。中国的爱乐者们几乎没有没听过他弹的贝多芬的。其风格以温暖细腻著称。六十年代的最后一次录音发行量最大,并多次再版。这时候他的技术缺陷暴露得相对多一些。像第18首第一乐章的副主题几乎无法弹出连贯的效果。不过,此时,他的风格也更突出了。在“热情”的结尾,他有意放慢速度,使人耳目一新。我个人更欣赏他在50年代初期留下的单声道录音。DG于1995年肯普夫百年冥寿时发行了该录音的CD。其实,技术水平全盛时期的肯普夫音色相当丰富,应付贝多芬还是没问题的。因此,这套单声道录音可称道的地方更多。
克老迪奥•阿劳虽生于智利,但从小在德国接受音乐教育。他和爱德温•费舍尔一起受教于李斯特的学生克劳塞。因此,他仍能忠实的按德奥传统来演奏贝多芬。他的演奏范围甚至包括肖邦,这在德奥钢琴家中是少见的。他比这里提到的其它钢琴家拥有更漂亮的音色。在解释贝多芬时,他深入地研究各种乐谱和前人的论述,以期把握最正确的表达方式。他甚至重新编订一套了“净本”乐谱。因次,他给听众的解释是明白了当的,同时也极具感染力。
阿尔弗雷德•布伦得尔给人的印象是严谨而博学。他和巴伦博依姆都在费舍尔门下学习。从他的演奏上仍能看到费舍尔的影响。出人意料的是,自律甚严的他居然已三次录制全集(VOX和Philips)。不过即使在他最后这次录音中,我认为他只能弹好前半套。贝多芬年轻时的作品是可以通过刻苦钻研来表现好的。他弹的第16称得上是伟大的演奏,表情丰富而不做作,看得出下过大功夫。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布伦得尔是一个榜样。
由于个人偏见,我不喜欢俄国钢琴家们演奏的贝多芬,他们重视戏剧化,同时忽视了德奥音乐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含蓄,虽然李赫特尔和吉列尔斯的贝多芬颇受好评。还有一些大师们并不愿为贝多芬献出全部精力,虽有选曲唱片发行,但不能代表他们真正的艺术。现在爱乐者们最关注的是当代钢琴家波利尼。他虽然多次举办全套奏鸣曲的系列音乐会,但对录唱片一直保持克制态度。从已发行的四张来看,他是战后成长起来的钢琴家的骄傲。也许我们可以在新世纪获得一套完美主义者的全集录音。
最后我想列出几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录音:肯普夫的“悲怆”第二乐章(60年代),布伦得尔的第16(90年代),弗里德里希•古尔达的“黎明”,巴克豪斯的第17、18、27、28和施那贝尔的第29、30、32。

找到一个尚算齐全的Complete Recordings of Beethoven's 32 Piano Sonatas目录,供众乐友参考。本来是按钢琴家的英文姓氏来排列的,我改成按录音年代排列了。
1、         1932-1935,Artur Schnabel,EMI (8 CDs),Also on Pearl、Arkadia (8 CDs),mono
2、         1930's,Wilhelm Kempff,DG,mono
3、         1951-1952,Wilhelm Kempff,DG (8 CDs),mono
4、         1954-1955,Yves Nat,EMI (8 CDs),mono
5、         1950's ,Friedrich Gulda,Decca LPs
6、         1958-1964,Alfred Brendel,Vox-Turnabout (LPs reissued on CDs)
7、         1962-1964,Wilhelm Kempff,DG (8 CDs or 9 CDs,Origin. 10 LPs)
8、         1958-1969,Wilhelm Backhaus,Decca (8 CDs)
9、         1960's,Claudio Arrau,Philips (11 CDs)
10、    1967,Friedrich Gulda,Philips (9 CDs),Amadeo & Orpheus labels
11、    1965-1969,Daniel Barenboim,EMI (10 CDs)
12、    1968-1974,Bruce Hungerford,Vanguard
13、    1970,Paul Badura-Skoda,Musical Heritage Society (11 LPs)
14、    1970,Claude Frank,Music & Arts (Origin. 12 LPs)
15、    1970's,John Lill,ASV Quicksilva (CDs)
16、    1970's,Annie Fischer,Hungaraton (CDs)
17、    1970's?,Eric Heidsieck,EMI Classics (4 83427 2)
18、    1976,Anton Kuerti,Odyssey (Origin. 13 LPs)
19、    1978,Alfred Brendel,Philips (11 CDs)
20、    1970's-1980's,Vladimir Ashkenazy,Decca (10 CDs)
21、    1972-1986,Emil Gilels,DG(9 CDs),2-31
22、    1980,Malcolm Binns,L'Oiseau Lyre (LPs only),(fortepianos)
23、    1980's,Daniel Barenboim,DG (9 CDs)
24、    1980's,Rudolf Buchbinder,Teldec (8 CDs)
25、    1980's,Richard Goode,Nonesuch (10 CDs)
26、    1980's,Jeno Jando,Naxos (10 CDs)
27、    1980's,Tatiana Nikoleyeva,Olympia (UK) (CDs)
28、    1980's,Jon O'Conor,Telarc (9 CDs)
29、    1980's,Bernard Roberts,Nimbus (9 CDs)
30、    1992-1996,Ian Hobson,Zephyr (9 CDs)
31、    1992-1996,Alfred Brendel,Philips (10 CDs)
32、    1995,Anton Kuerti,Analekta-Fleur De Lys 24010 (CD)
33、    1993-1997,Rusell Sherman,Gm Recordings (CDs)
34、    1995-1997,Michael Houstoun,Morrison Music Trust
35、    1990's,Alfredo Perl,Arte Nova (10 CDs)
36、    1990's,Jean-Bernard Pommier,Erato
37、    1990's,Andrew Rangell,Dorian (CDs)
38、    1990's,Robert Taub,Vox (CDs)
39、    1997-2000,Gerard Willems,ABC (9 CDs)
40、    2000,Robert Silverman,Orpheum (10 CDs),Bosendorfer Reproducing Piano
41、    Michael Steinberg,Elysium
42、    1992-2003,Stephen Kovacevich,EMI (9 CDs)





整整四十个不同时代的录音,洋洋大观也!: )

另Emil Gilels 在DGG 的Beethoven Piano Sonatas录音,的确不全,看下列资料附记之(三),便知其详矣。

(一) Gieseking, Walter / EMI. Completed two-thirds of a cycle before his death in 1956.

(二) Gieseking, Walter / Tahra. Missing sonatas 4, 5, 7, 20, 22. These are from 1949 broadcasts. He recorded all 32, but tapes of some are lost.

(三) Gilels, Emil / DG. Missing nos. 1, 9, 22, 24, 32. Died before completing cycle.

(四) Gould, Glenn / SONY. Missing nos. 4, 11, 19-22, 25-28

(五) Kovacevich, Stephen / Cycle in progress on EMI

(六) Pollini, Maurizio / DGG Recorded nos. 11-15, 17, 21, 25-32. DGG is considering having Pollini complete the cycle (according to a DG internet chat).

(七) Serkin, Rudolf / SONY. Recorded nos. 1, 6, 8, 12-14, 16, 21, 23, 26, 30-32. Also recorded 30-32 on DG

(八) Solomon (1952-6) / EMI (Testament reissues). Recorded nos.1,3,7,8,13,14,32,17,18,21,22,26-32. Suffered a stroke in 1956 before he could complete the cycle.
分享 转发
TOP
2#

以上纯为转载,供广大乐友参考。
TOP
3#

自己买了4套全集,肯培夫的9CD mono版  DOC出的斯拿贝尔版 EMI的科瓦塞维奇版和90年代的布伦德尔版。
APE下载了古尔达版,巴克毫斯版,吉列尔斯版。听下来
最喜欢的是肯培夫的和科瓦塞维奇版,要是重视音效的话,更是推崇科瓦塞维奇版。
TOP
4#

想听听所罗门的晚期,以前错过了EMI reference系列
TOP
5#

我有巴克豪斯、古尔达、肯普夫、吉列尔斯、阿劳、耐特的全集以及布论德尔第二、三次的全集,还有古尔德的6cd,还有施纳贝尔、波里尼、霍洛维茨等的单、双片选集。各有千秋,如汉斯•冯•彪罗所说,每个都值得听,就象巴赫的平均律。
TOP
6#

Rabinlu 在 2006-7-25 21:05:16 发表的内容
想听听所罗门的晚期,以前错过了EMI reference系列

好像看到还有的卖,只管拿下,不要再错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