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的关系、以及音响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复制链接]

查看: 20976|回复: 219
11#

vincentlyl 在 2006-7-20 10:36:25 发表的内容
耐心看完各位的杰作后不免心生悲哀。仅就中国民族调式而言,任何一位国内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足可以把众好汉打翻在地。搜索出如此古老的国粹,而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真是既可笑又可悲。
音乐是有侵略性的。想要让国乐传遍世界只有靠国力。其他的因素只是七声调式中的偏音。
跑远了,请谅解。


看完您的跟贴,我更悲哀.二十年前我就是国内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师,到如今.竟退化到被..........打翻在地!!悲哀啊!悲哀!!!
TOP
12#

KENTRYFO 在 2006-7-20 6:00:54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6-7-19 13:18:56 发表的内容
[quote]KENTRYFO 在 2006-7-18 11:26:56 发表的内容
甚或???是音乐冲破了政治与个人感情的藩篱——形成了共通的语言?然后,是中西音乐形式的不同解释了文化底蕴的差异?[/quot




但是,我还是坚持:言语之前是音乐。这可能也是一句话两方面的理解吧?犹如鸡和鸡蛋的问题?



什么是音乐?人声演唱和乐器发出的音,叫乐音.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TOP
13#

丁启烈 在 2006-7-19 15:04:04 发表的内容
十二个半音,我国传统音乐术语称为"十二律".用一定的计算方法"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之十二",即用"纪之以三"的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六律与六吕.六律既首律黄钟,其次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两律之间均为全音关系.两律之间均有一个半音,称之为"吕".六吕即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两吕之间也为全音关系.六律与六吕合起来成为律吕.
         曾侯乙墓中的编钟十二律吕具全.


曾侯乙墓中十二律具全的另一乐器是"编磬",其它乐器如,篪,笙,排萧,瑟,筝........郑国子产曾说"七音,六律,以奉五音"从这个乐队来看,编钟编磬虽然可以演奏七声音阶乐曲,但联系到同墓出土的其他乐器的使用情况,这个乐队可能象子产所说的那样,是以演奏五声音阶的乐曲为主.
TOP
14#

KENTRYFO 在 2006-7-20 10:55:10 发表的内容
[

至于文字与音乐的关系,很难否定其跟鸡与蛋关系的类比........人类信息传达主要途径就通过声音发出的,不生厌的就是人性的,能和合的就可成为乐音。最初没有语言时,交流用的就仅仅是简单而人性自然、和谐和合的声音,就群体交流的话,更可能就形成了在生理学意义上的乐音。乃至形成传情达意的音乐。因而,艺术?不外乎与自然应、与心合。当然,心?也不外乎自然与人的关系而已。

如此下来,“韵”之一词竟然与“味”可以不离不弃就好解释了,而“美食”一词也不得不让人联想,食——自然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国人用韵以谈乐,恐就是一种世代承传之下形成的理解方式,既然有5声音阶之异,就不难理解的确存在了基础性的差异。长期的民族传盛(不是几十年、几百年而是数千年间经过多民族、多纷乱的冲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已遗入生物的基因、遗入了社会基因乃至影响达至社会人类此一物种存在的方式了..........


“韵”者"均"也.均是什么?均是一种"标准乐器",其功能类似现带的定音器,可称之为"乐准",当众乐器俱按"均"调好了,便发出了极其和谐之美的妙音,这种极美的和谐共振,就产生了一种悠然不尽的"和谐延续",而这也是传统的韵文文学 (诗词曲赋即韵文文学的主体) 中特殊重要的"韵"........
TOP
15#

vincentlyl 在 2006-7-24 21:00:42 发表的内容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祥见“管锥编毛诗正义“


汉古文经学家毛苌在其所作<毛诗序>的第三自然段,一开始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此处的"声"指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合五声而成为调,即是"音"......
TOP
16#

KENTRYFO 在 2006-7-25 9:07:51 发表的内容
对于中国诗词,窃以为:韵并不仅仅是一个音“均”,其中还包含一个意、味、情、形、势、气等的“均”,由此,也深刻地影响着由唐以来民族音乐的发展......


"神韵"一语,最早见于南朝,本是人物评品用语,意为人物的神采气度,如 神韵冲简 识宇标峻,神韵峻举等,后来这些评品人物的评语被转向评画........诗论中的"神韵"是受画论影响的结果,如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王渔洋<带经堂诗话>等均以神韵论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