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砍柴 在 2006-6-6 20:46:59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6620465818471.jpg[/upload] |
砍柴兄:博客歇了好长时间了。
很喜欢这本书,也写过下面的东西,但没在168上发过。
==QTE
晚上驱车赶到女哥们家里,她从江西采风回来,要我看看她在当代景德镇瓷器收藏上的创意和心得。摆在桌子上自怜着的那几件,估计她是费了心思的,虽然颜色各异,但都很有陶瓷味。青花的那个盖杯,就是不喝水,把玩着也养眼。她在瓷器上的美学和我的大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懂。
她又在北京万圣书店和798工厂疯狂搜罗了那么多名字都很哲学的书,我这几个月北京跑得都记不清次数了,为什么我就不知道这些个花钱的地儿呢?因为我不懂。
为摄影家丈夫买的那几本印制精美的摄影集子,估计挺有些来头,不然摄影家不会总在那里翻看得目不转睛。前些天,和摄影家聊起构图的问题,我说道:摄影家和业余者的最大区别,摄影家强调构图,业余者讲究瞎拍。摄影家丈夫回复道:摄影的最高境界是瞎拍!这句话很性感,说得我目瞪口呆之后,拍案叫绝拍到手疼。
看见了我这位见了好书眼睛发绿的书藏家的那些书们,我就想到了我家里那些音乐的BOOKS。我最爱的有那么好多本,下面的这一本很爱读,美国钢琴家兼作家杜巴尔专门采访钢琴家的,书名特别耐人,叫做《键盘上的反思》。
书里面能称之为‘家’的,大到大名鼎鼎,小到如雷贯耳,几乎都是精英。随便举出几个,都霞光普照到万丈光芒,按英文字母序:阿劳、阿什肯纳吉、科瓦塞维奇、布伦德尔、克莱本、古尔德、霍洛维茨、贾尼斯、基辛、波各雷利奇、席夫、图蕾克……他们演奏的作品,可惜我的柜子里,存了不少。
钢琴家,必须从六七岁开始学琴,每天练琴不辍,否则就永远不可能成名。‘成名了,必须讨好媒体的欢喜,必须找到合适的经纪人,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后台,必须同唱片公司签上一份优厚的合同。可是,即使成了大家,一个理想的钢琴家的品质还要具有非凡的智慧、修养、感觉、热情、想象力和诗情画意,最后还要展现个性的魅力,能使四千个不约而同走到一起的陌生人产生同一种感情的那种磁力’。难呐,感谢我出生的那个时代没有让我们走上这条痛苦的山路(那个年月穷啊,但穷得有一颗火辣辣的心),否则,在钢琴协奏曲《黄河》中,我们可能把钢琴‘砸’得比殷承宗还要狠呢。
为了提高民族的素养,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吧;为了满足父母的渴望,让我们的孩子们练吧。但是,读了这本书,除了钢琴家对于作品演绎和纯粹属于音乐方面的见解之外,我最深刻的感觉只有一个,苦啊。
愿望子成‘家’的父母们不要骂我,估计他们也看不到这篇东西,所以我的心也就安了些。
郎朗(LangLang)哪是那么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