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fever老师的TOP GUN系列线材 [复制链接]

查看: 17304|回复: 29
21#

回复 11楼jingzhe的帖子

谈谈TEMPO 2
这款RCA信号线接入我的系统已超过500小时,因为没有TEMPO 1的使用体验,也就无从谈提升多少多少的话题,但从换下原来那对600元级的某品牌线那一刻起,我就听出了TEMPO 2的不同凡响,我明白这是一对经过长时间调教的线材,目标十分明确。
长时间以来,fever老师的线材很注重下盘,下盘稳定可以带来非常安定的听感,但TEMPO 2似乎与众不同,这对线材更注重三段平衡,不是很强调低音的量感和规模,也不强调凌厉的动态和速度,煲满500小时后,它带来的是十分迷人的通透和乐感,它已超越了hi-fi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传递着音乐信号,并赋予了海空一色的蔚蓝和纯净。
TOP
22#

回复 11楼jingzhe的帖子

谈谈TEMPO 2
这款RCA信号线接入我的系统已超过500小时,因为没有TEMPO 1的使用体验,也就无从谈提升多少......
长时间以来,fever老师的线材很注重下盘,下盘稳定可以带来非常安定的听感,但TEMPO 2似乎与众不同,这对线材更注重三段平衡,不是很强调低音的量感和规模,也不强调凌厉的动态和速度,煲满500小时后,它带来的是十分迷人的通透和乐感,它已超越了hi-fi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传递着音乐信号,并赋予了海空一色的蔚蓝和纯净。
jingzhe 发表于 2022/6/14 12:02:11

兄总结到位!煲开后的TEMPO 2 表现非常亲切、自然,各方面都很到位,有举重若轻之感!!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23#


跳线1.jpg (, 下载次数:0)

(2022/6/27 10:01:09 上传)

跳线1.jpg

TOP
24#

RONDO 1跳线又粗又硬,而S100P的接线柱间隔距离很小,装上去很不容易,起初只能装上一对,后来借助蕉叉转换头才将两副跳线都装了上去,实现全路径TOP GUN化。完成这副跳线的安装后,我认真听了一个月,得出以下听感:高音细节加强,中音较前饱满,低音控制力增强,量感稍减,三段更加平衡,整体更为通透。三分频音箱的优势在于层次感好,要发挥这一优势需要一副好的跳线,RONDO 1很忠实地承担了最后一公分的职责。
TOP
25#

Spendor S100P音箱的接线柱与RONDO 1跳线一大一小,很不般配,即使接上也容易滑脱,在多次滑脱之后,我又换回了原先的跳线,真没想到,RONDO 1跳线对声音的影响如此大,接上,声音厚实有韵味,撤下则平淡无味。在忍受一周后,我决定再把RONDO 1接上去,这一回我准备好了两盒辉柏嘉泥胶......
TOP
26#

jingzhe 兄,加了泥膠的效果怎樣。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27#

我说说使用这个跳线的感受:之前我是用an80芯银跳线,换上这个粗壮的跳线以后,最明显的改变是在播放大编制黑胶唱片时,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感。同时在播放小提琴时光泽度和柔顺度都与an完全不同。可以说已经甩开an几条街的距离。
推荐有兴趣的玩家来试试它。
TOP
28#

我说说使用这个跳线的感受:之前我是用an80芯银跳线,换上这个粗壮的跳线以后,最明显的改变是在播放大编制黑胶唱片时,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感。同时在播放小提琴时光泽度和柔顺度都与an完全不同。可以说已经甩开an几条街的距离。
推荐有兴趣的玩家来试试它。
黑胶发烧友 发表于 2022/11/24 14:11:29
黑膠發烧友兄,你音响系统中的 C J 老頂前级和 JADIS 最靚聲後级加上天朗最著名的座地喇叭,音色取向跟本就與 AN 80 完全不同啊!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29#

Spendor S100P音箱的接线柱与RONDO 1跳线一大一小,很不般配,即使接上也容易滑脱,在多次滑脱之后,我又换回了原先的跳线,真没想到,RONDO 1跳线对声音的影响如此大,接上,声音厚实有韵味,撤下则平淡无味。在忍受一周后,我决定再把RONDO 1接上去,这一回我准备好了两盒辉柏嘉泥胶......
jingzhe 发表于 2022/7/12 17:00:04
jingzhe 兄,你一把 RONDO 1 跳線加了泥膠做乾坤大挪移的效果如何?

微信号 : 13682316310
TOP
30#

也来谈谈,我陆续购买了FEVER老师的U-LINK 1 USB线,QUANTUM 0.5和QUANTUN 1电源线,虽然看起来都是老师的入门线材,但是当一个个用在系统里时,每次都是PK掉我原来的HIFI线材,提升非常大,所以我对现在的组合已经非常满意了,每天下班都会急着回家放会音乐;虽然还没用过老师的高阶线材,但是从我这几条线材能看出来,老师的设计思路,应该是让声音变得原汁原味,透明而真实。  

U-LINK 1 USB线:这是我在老师这购入的第一条线。记得刚用上去,就发现系统里原来的那股高频的燥减少很多,当时非常激动,一种来自我内心的声音,仿佛自己在告诉自己,“声音比原来稳,背景更黑,耐听”,这条线不同于这个价位或者以上的USB线,对比普通这个价位的线都会多少有点突出高频,让人觉得高频很清晰,但是久听又不行,听感有点紧、累,不耐听。而U-LINK 1高频在消除了燥气但又没有影响高频的延升,不会让人有闷和释放不开的感觉。 实话实说这线我能连续听几个小时不累,光这点我就觉得很厉害,能让我找到这条线,真实不容易,可以固定在系统里不折腾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