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分频”的镁声旗舰电源线——金凤凰S——
.
众所周知,声音的频宽是20~20khz,在现有科技和制造水平下,单只喇叭的频宽要远小于这个范围,因此,高素质的主流音响扬声器都是采用分频喇叭设计,让不同口径的发声单元承担不同频段的声音。发声单元从两分频到4分频甚至5分频不等,能很好地再现大频宽的音乐。
分频扬声器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相位一致性。如果每只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相位不一致,即使频宽满足了,声音也会刺耳不自然,这也是体现扬声器设计水平的关键。
这个背景知识,正是镁声研发金凤凰S的重要启发。
在之前的文章中,镁声详细介绍过以下观点和实验结果:音响器材工作时,电源线内部通过的电流不是50hz正弦波,而是方波脉冲电流,电源线的频宽越宽,方波的前沿就会越陡峭,无限趋近于垂直,听感就越好。
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单支导体传输不同频率的电信号时,阻抗和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导体直径。换句话来说,不同直径的导体(细丝),传输的频宽曲线是不同的。单一直径的导体,很难兼顾高水平重播过程中,器材对于电流的宽频汲取需求。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用单支铜线制作电源线,听到的声音速度快、猛,清晰锐利,但比较干瘦,用多股细丝线制作电源线,听到的声音比较丰满、舒展,但比较蒙。说明单一直径的细丝,频宽有限,对于声音频宽会有失真、扭曲和压缩。
各品牌线材厂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由此形成了各品牌独特的声音风格。例如有的在导体表面镀金,降低表面速度,改善趋肤效应,从而拓展频宽;有的通过复杂的编织,让高频和低频信号通过时,具有比较一致的阻抗;有的加上调整相位的盒子,让不同频率的信号同时到达。
这些方法,镁声都研究尝试过,也都融入不同系列的产品(感谢前辈们的付出和成果),例如旗舰“凤凰”系列是导体表面镀金+再结晶工艺,中档的“鹦鹉”系列是复杂编织,“凤尾”是内置隔离模块和相位对齐。
然而,这些方法都是“先污染再治理”的思路,效果虽然明显,但更加领先和科学的理念应该是:从源头开始“全过程”保真!
既然扬声器可以采用分频设计拓展频宽,音响电源线为什么不能采用分频设计,直接传输宽频电磁波能量,让方波的前沿更加垂直,供电更加迅猛充沛,从而进一步提升器材的表现呢?十年前镁声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研究和实验。
将不同直径的粗细丝导体,确认好电气方向,单独绝缘后,进行组合编织,并联起来,充当电源线的一极。呵呵,是不是很复杂、很高大上的样子!声音一定好听——吗?
一开始测试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声音不自然。市面已经有一些中心采用粗支导体,外围绞合细丝导体的电源线,也有采用不同粗细丝绞合在一起再包绝缘层的导体,烧友们买来听一下就知道,虽然频宽拓展了,但声音刺耳不耐听,无音乐味。究其原因,可能一是粗细丝直径搭配不合理,二是相位不一致。
但镁声始终无法放弃“分频电源线”这个堪称完美的理想架构。因此,近十年镁声一直在做相关实验:想尽办法采购定制了几十种不同直径的高纯度铜丝银丝,再结晶去除内应力,确认导体电气方向,然后进行搭配试听,试图找到最佳的直径组合。
千辛万苦,出来的线的声音依然捉摸不定,就这么一轮又一轮,一年又一年——等儿子从小学读到了研究生,镁声的研发也终于有了成果:一是最佳细丝直径的组合和绞绕方法,二是不同直径细丝导体传输时相位一致性的约束条件。有了这两项成果,镁声就可以在同相位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不同直径丝线的组合,任意设计和“塑造”电源线的声音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烧友又认为镁声在搞玄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吧!
——好吧,当然可以。任何烧友只要扫头像联系镁声本人,预付押金,都可以申请一条四分频的金凤凰S电源线,在自己的系统充分体验和试听,感受“不听音响听现场”的神奇感受。试听时间长达14天,完全免费(需支付来回运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