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2017年1月27日,除夕。德国的华人微信圈里,春节的祝福伴随着一张张年夜饭、华人春晚、聚餐的美图传递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家中视频、电话之后,午后在寝室小憩片刻,养足精神以待享受除夕之晚的精神大餐--穆蒂携芝加哥交响乐团(简称CSO,下同)在法兰克福老歌剧院上演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初闻穆蒂是在199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对他的印象只是“严肃、认真、不苟言笑”。而对于CSO的印象则更多的来自于莱纳和索尔蒂指挥乐团所录制的一众唱片里。与欧洲乐团间的交流之频繁相比,美国乐团来德国的次数每年也是屈指可数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聆听美国乐团的现场演出。
傍晚6时45,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法兰克福老歌剧院的售票厅,一众爷爷奶奶辈的乐迷和身背琴盒的音乐学院学生已经占据了售票厅的大部分区域。拿出在家写好的A4纸,上书“求票”字样,高高举起,乐迷们投来善意的目光。不一小会儿,一位乐迷便拿着多余的门票来到我的跟前,于是乎,花20欧元买到原价为31.5欧元的门票,欣喜入场:)
上半场
晚上8时整,CSO的首席小提琴向大家鞠躬致意,随后,已经76岁高龄的穆蒂缓步登场,全场掌声雷动!在马泽尔、阿巴多等指挥大师驾鹤西游之后,穆蒂,那一代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的舞台艺术自然会让乐迷产生别样的情愫。
第一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卡塔拉尼Alfredo Catalani的Contemplazione。这是一首不太常见的曲目,我在网上也只听过此曲的钢琴版本。弦乐响起,第一感觉是这首作品特别“意大利”:和煦的阳光透过那不勒斯蔚蓝的天空穿越朵朵祥云温暖的抚慰着在老城区闲庭信步的行人们,风动的绿叶沙沙作响,带来一丝丝盛夏午后的凉爽,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和祥和……
感觉这首作品特别适合用来做电影配乐。
第二曲是理查.施特劳斯的Don Juan (唐璜)。这部单乐章的作品以其多乐器的水乳交融而成为考验指挥家掌控和平衡全局、乐团各个乐器协调能力的试金石。一曲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穆蒂一扫我之前对他“严肃”之印象,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浪漫才情很好的润滑了乐团演奏中的生涩之处;他的指挥动作舒展、热情而又优雅,令人赏心悦目;他的投入度和专注度清晰的表现出他对作品的谦卑和虔诚。
对弦乐部的感觉:总体而言有些失望。相对于伦敦交响乐团弦乐部的英国绅士之谦逊尊贵、圣马丁乐团之祥和典雅、维也纳交响乐团之自豪与热情、布达佩斯节庆乐团之质朴清新,CSO的弦乐部给我的第一感觉竟然是美国百老汇的伴奏乐团?!拉琴的身姿比较自由派,没有什么气场,感觉只是在指挥的调控下发出了弦乐的音色……这么形容可能极端了些,也可能因为今次我的座位比较靠后的缘故。感觉弦乐的音色干涩、缺乏活力,似乎是电子合成器作出来的音效。
对管乐部和打击乐部的感觉:极好!!!向来闻听CSO的管乐世界一流,本来尚有些担心管乐部过于强势,一路狂飙,但艺术家们在穆蒂的调控下收发自如,音色雄浑靓丽,气场超强!打击乐配合的天衣无缝,震撼人心!
下半场
柴可夫斯基于1877年创作的献给梅克夫人的这首名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精妙的结构、精巧的管弦乐编排和强烈的情感为乐迷们所喜爱。 我平日听的最多的是穆拉汶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乐团的DG版。
与上半场一样,铜管的优异表现贯穿全曲,浑厚、嘹亮、张力十足、气势冲天!木管的表现也很出色,特别是第二乐章开头双簧管的的滑音灵动自然,音色华美迷人!
第三乐章的篇首部分由弦乐部通过拨弦来呈现,依然感觉声音干闷,缺乏对比。
进入回旋曲式的终章,观众的热情被管乐和打击乐的惊人气势彻底点爆,曲终,叫好声、口哨声、鼓掌声如排山倒海!许多观众激动得起立鼓掌,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尾声
演出完毕,来到二楼的大厅购买了穆蒂指挥CSO演奏的普罗科夫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场录音CD,静候大师签名。不一会儿,大师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从休息室来的签售台,一声“Bravo”的赞赏,大师亲切的用意大利语表示感谢。一位白发苍苍的德国老太太是大师的铁杆粉丝,追随大师的演出于世界各地,大师在给她签售时似老熟人般的亲切致意。老太太欣喜的对我说“穆蒂的每次签售我都尽量到场,为了让他不忘记我”,小女生娇羞般的可人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本命年前的除夕之夜就在这样一场试听盛宴中落下帷幕,手拿CD和节目单,心满意足的步入歌剧院外的地铁口,尽兴而去……
荷塘乐色 小张
2017年1月28日于德国法兰克福